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二、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1.操作感知不同画法(课件出示4×4的点阵)

(1)这个点阵图有几个点?你怎么看的?按你的想法到点阵图中分一分。

(2)展示学生所画的(可能有横分、竖分和斜分3种)。

2.教学横分,探究规律

这组点阵图我们就横着划分,分别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1×1 2×2 3×3 4×4)

(2)想一想,按这样排列,第五个点阵图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如是第8个呢?第10个呢?第N个呢?

师:能这么快地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小结:通过横着划分,发现是第几个图就是几乘几?

(课件出示竖分)

(4)这组点阵图也可用孩子们竖着划分的方法,得到的规律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斜分,探究规律

(1)想一想,除了横着和竖着划分,还可以怎么划分?

(2)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上斜着分一分,请学生上台展示。

(3)课件展示斜分,并探究规律。

①第一个点阵1个点,第二个点阵这样斜着看(课件闪动)用算式怎么表示?

这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②第三个点阵又用怎样的算式表示?第四个呢?第五个呢?

③斜着分写出的这些算式,又有怎样的规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⑤你能把这些规律完整地说一说吗?

小结:是第几个图,就从一开始加几个连续的自然数,再依次少一地加回到1。

4.横分与斜分对比,探究算式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第一图及对应算式,再出现第二个图及对应算式)

(1)通过斜着划分写出了相应的算式,横着划分也写出了相应的算式,这两边的算式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加数转化为相同加数的方法,再小结:加法算式中最大是几,就是几乘几。

(3)练习:

1+2+3+4+5+6+7+6+5+4+3+2+1=

1+2+3+4+5+6+7+8+7+6+5+4+3+2+1=

1+2+3+4+5+6+…+50+…+6+5+4+3+2+1=

这样的加法算式,请学生用乘法表示,再订正“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以后遇到这样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找中间的数是几就是几乘几。

5.教学拐弯划分,探究规律

(1)介绍拐弯划分。

除了横着、竖着和斜着划分,我们还可以拐弯划分(课件出示拐弯第一个划分过程)。

划分中的这个点我们看成第一层(课件闪第一层的面)。

(2)学生尝试拐弯划出后面几层,并展示。

(3)学生画出第五层的点。

(4)根据划分写算式。

①第一层1个点就是1=1,第一层和第二层共有几个点,算式怎么表示?

3层呢,共有几个点?算式怎么表示?4层呢?5层呢?请用算式表示?(课件随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②指着第四个算式中的3,9,提问“表示什么”。

(5)小组讨论加法算式的规律。

引导小结:有几层就从一开始加几个连续的奇数。

【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把点阵中点子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种思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6.拐弯与横分对比,探究算式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第一图及对应算式,再出现第二个图及对应算式)

(1)通过拐弯划分写出了相应的算式,横着划分也写出了相应的算式,这两边的算式又有怎样的联系?

引导学生得出:

①最大数和最小数中间的数是几,就是几乘几。

②有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就是几乘几。

(2)练习:

1+3+5+7+9+11=

1+3+5+7+9+11+13=

1+3+5+7+9+11+…+97+99=

这样的加法算式请用乘法来计算,再订正“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以后遇到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可以数它的个数或找中间的数,用乘法算式来计算。

7.沟通3种划分及算式之间的联系

这同一个点阵图,我们通过横、斜和拐弯3种划分方法,发现它们都能用相应的算式来表示它们的点子数,并找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两种加法算式都可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