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五 统计与概率和生活融合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统计与概率和生活融合教学设计

课题:

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能用图表等形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具与学具:

课件、气球图片、气球图片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多吃水果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好处,可以补充很多营养。今天老师也准备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大家快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一个大圆桌,上面摆放一些苹果、梨、糖果)

师:这些好吃的堆了满满一桌,你觉得桌上乱吗?

生:乱。

师:那快来帮帮老师,怎样摆放才能让桌上的食物看上去整齐清楚呢?

生:可以把苹果、梨放在一堆,糖果放在一堆。

师:苹果、梨是水果类,而糖果是食品类。大家能根据种类把桌上的物品分成两类,真棒!糖果虽然很美味,但多吃糖果对牙齿不好。因此,请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少吃点糖。

师:现在老师把糖拿走了,桌上只剩下了水果。(出示课件)想一想,你还可以怎样分?

生:苹果放一堆,梨放一堆。

师:你们这样分是因为苹果和梨的什么不一样呢?(颜色)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苹果、梨各有几个?

师:像这样把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叫分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分类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紧扣生活实际,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场,了解学生的喜好,引出后面帮教师整理桌上的物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始,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含义,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少吃糖果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