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生活原型,学科与生活融合

一、呈现生活原型,学科与生活融合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大多时候只参与了学校内的实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年级中“1~5的认识”一课,课本上是贴近生活的老奶奶的家,但在让学生举例时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判断,只让学生说了教室内的物体。虽然课后的作业布置了,在家中、在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了哪些事物能用1~5这5个数字来描述,但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举的例子大部分还是学校内部摸得着看得到的东西,当老师举了几个校外的例子,就很惊喜地得到了一堆乱七八糟但又富有奇思妙想的答案。可见,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使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串联起来,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刻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

【案例】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一课与生活的联系(见下表)。

“节约用水”与生活的联系

【案例】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一课与生活的联系(见下表)。

“确定起跑线”与生活的联系

将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外,呈现生活中的原型,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发挥数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