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制度与措施

三、相关制度与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基本概念

(1)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感染控制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医院感染监测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

(3)全院综合性监测。

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是设置住院床位的基层医疗机构都应开展的医院感染管理基础性项目之一。

(4)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用于研究医疗机构环境与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关系。基层医疗机构中不能自主完成监测者应委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上级医疗机构按规范对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病区治疗室等)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等进行细菌菌落总数监测。

2.基本监测要求

(1)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本地区检出病原体的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全院综合性监测,实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妥善保存监测资料;每季度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书面汇报。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3)根据医院感染性疾病耐药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医院感染耐药菌的监测(与有微生物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合作),并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监测结束后应有总结报告。

(4)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预案》,发生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按流程进行处理。

(5)建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当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对相关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内镜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科室,若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6)每季度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无菌区、计划生育手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7)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

(顾成武、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