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制度和措施

三、相关制度和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空气消毒管理制度

(1)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病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检验科配置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医疗废物暂存间配置紫外线灯;其他诊疗区域采用通风方式进行空气净化。

(2)使用科室按空气消毒设施使用说明建立操作流程并进行日常清洁维护和记录,每周清洁消毒器、紫外线灯及机械通风设备表面(紫外线灯管用70%~80%乙醇棉球或纱布擦拭),发现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及时清洁;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建立设备档案,定期检修空气消毒器及机械通风设施,每半年检测紫外线照射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检测、维护、维修记录。

(3)应根据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及微生物种类调整消毒时间或循环次数,如温度小于20℃或大于40℃,或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紫外线灯照射时间;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4)消毒时关闭门窗,房间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消毒器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每季度对全院空气消毒管理进行检查、督导和整改追踪;定期组织空气消毒知识培训,发现问题随时培训;落实空气消毒质量监测,相关内容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三节。监测结果不达标,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监测报告原件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存档,复印件由相关科室存档。

(二)×××乡(镇)卫生院常用空气净化法

1.通风换气

(1)自然通风。

根据空气对流的特点,将室内微生物的密度降低,减少微生物的致病机会。通风还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是方便、经济、环保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空气净化方式。

(2)机械通风。

安装相应的通风设备,使空气流动而进行通风换气。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设备、通风管、送风口、排风口,使用时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2.紫外线消毒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主要用于医疗废物暂存间等空气消毒。

(2)消毒方法。

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悬吊安装时紫外线灯(30W紫外线灯,在1.0m处的强度>70μW/cm2)照射强度应≥1.5W/m3;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照射时间一般应大于30分钟。

(3)注意事项。

①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0%~8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

②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小于20℃或大于40℃,或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3.空气消毒器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①消毒原理: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机中的微生物,并有效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②性能特点:人机共存,紫外线消毒杀菌,过滤网过滤尘埃,动态消毒。消毒时无味、无紫外线辐射、不腐蚀设备。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①消毒原理: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②性能特点:人机共存,动态消毒,消毒时无味、无射线、不腐蚀设备。

(3)臭氧空气消毒器。

①消毒原理:利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分子进行消毒。

②性能特点: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无人条件下使用(停机30分钟后人员再进入房间),无二次污染。

(4)空气消毒器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①消毒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应对相关资质证件进行审核并存档备案。

②消毒时应关闭门窗,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③应掌握所用消毒器的性能、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应用时间和场所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

④应根据环境温度、湿度、洁净度及微生物种类调整消毒时间或循环次数。

⑤消毒器的配置数量,应根据其使用说明书和房间容积确定。

(5)空气消毒器的维护保养。

①应根据消毒器的性能和使用说明书建立使用、检修、更换、维护相关的制度、操作流程,做好相关记录。

②应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或验证。如监测或验证结果不达标,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4.化学喷雾或熏蒸消毒

常规情况下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特殊情况下可以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等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