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制度与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每月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临床医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每季度、年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4)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计算医院感染漏报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出院病历进行检查,督导科室对漏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
(5)医院感染漏报率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6)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收集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卷宗内。
(二)×××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对疑似医院感染的患者,主管医生应同相关人员讨论,并做进一步分析和检查,确定后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3)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未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医院感染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
①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体温≥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②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a.发热;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③胃肠道感染。
发热,体温≥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④泌尿道感染。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a.尿检中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b.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⑤皮肤感染。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a.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b.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他原因解释者。
⑥软组织感染。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a.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b.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c.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他原因解释。
⑦手术部位感染。
a.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b.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符合上述规定,并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体温不低于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c.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符合上述规定,并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引流或穿刺有脓液;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⑧感染性腹泻。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a.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中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b.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c.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⑨败血症。
发热(体温>38℃)或低体温(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a.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b.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c.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d.收缩压低于12kPa(90mm 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 Hg)。
(三)×××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
计算公式如下:
2.医院感染漏报率
计算公式如下:
(四)×××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要求
(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