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制度和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布局流程要求
(1)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有实际隔断的三区三通道。三区包括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三通道包括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2)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限制区;麻醉准备间、复苏室、办公室、清洁库房设置在半限制区;更衣室、值班室、卫生间、污物处置室设置在非限制区。
(3)地面、墙面及天花板所用材料应不产尘、不易积尘、耐腐蚀、耐碰撞、不开裂、平整光滑、防霉、防潮,手术室内部墙面下部的踢脚不得突出,踢脚与地面的阴角成R≥30mm的圆角。其他墙体的交界处的阴角宜做成小圆角。
(1)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设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2)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手术室应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
(3)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者不应参加手术,工作人员出手术室必须更换衣服和鞋,临时外出必须穿手术室外出服,严禁工作人员穿洗手衣离开手术室。
(4)严格执行手卫生,手术前先清洁双手后进行外科手消毒。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水龙头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擦手巾一用一灭菌或一次性使用。
(5)手术室内每日术前清水擦拭各设施、物体表面和地面,术毕先用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6)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由医院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7)麻醉监护系统、麻醉机及其他相关设备的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后按规定清洁、消毒或灭菌,保持完好,处于备用状态。接触患者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喉镜片、麻醉面罩、麻醉机螺纹管等必须每人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采用灭菌水。
(8)手术室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如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应立即按要求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其组织评估、预防、治疗、追踪随访,信息存档。
(9)每季度进行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具体见第二章第三节相关内容。
(10)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要求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1)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例会,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三)×××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入室管理制度
(1)凡因工作需要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严格更衣、更鞋,帽子必须要遮盖全部头发,口罩必须遮盖口鼻,内穿衣物不能外露于洗手衣裤或参观衣外,不戴手饰、项链等装饰品。
(2)入手术室时更衣只能在更衣室内进行,将私人物品放入衣柜锁好,贵重物品不能带入手术室,严禁在更衣柜外挂放物品。更换手术室工作衣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内。
(3)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鞋、衣裤,严禁穿手术衣去病区,返回时重新更换鞋及衣服方能进入手术室。
(4)工作结束进入更衣室后方可脱帽子、口罩,脱下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按医疗废物处置,洗手衣、拖鞋放入相应收纳容器内,不随意丢弃。
(四)×××乡(镇)卫生院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负责,保持无菌物品柜清洁、干燥。
(3)无菌包须注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标签方向一致,按日期先后顺序整齐摆放,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4)无菌包应每天检查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
(5)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
(6)无菌溶媒一经启用,应注明启用时间,24小时内使用。静脉输注液体应在2小时内使用。
(7)消毒用的碘伏应密封、阴凉、避光保存,启用时应注明开启时间及失效时间。
(五)×××乡(镇)卫生院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购入需经过医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核,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2)每次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及包装有无破损、发霉等。
(3)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领取、发放、管理,不与非无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处。
(4)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5)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6)其他未说明的内容参照本书第六章相关规定执行。
(六)×××乡(镇)卫生院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2)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按规定换鞋、更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头发不得外露,禁止佩戴戒指、手镯等手饰,限制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及严重皮肤化脓性感染者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裤和鞋帽,不得将洗手衣穿出入手术室。工作服必须每日更换,并进行清洗消毒。患者进入手术室前需穿清洁病员服、鞋套,戴口罩、帽子。
(3)保持无菌物品存放间和库房清洁整洁,随时保持房门处于关闭状态,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戴好口罩后进入,严格执行手卫生。
(4)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精密器械应采用保护措施,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理。无条件集中处置者,在手术室设置清洗、消毒、灭菌区域,必须由消毒供应室统一规范管理。
(5)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和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手术前先清洁双手后进行外科手消毒。洗手用水龙头开关采用非手触式,擦手巾一用一换或一次性使用,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手卫生用品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核查并记录;科室备足个人防护用品,专人管理,每周核查并记录,保证在有效期内。
(7)无菌物品、无菌液体、消毒液开瓶后应注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时间,药液现配现用,无菌干罐有效期为4小时,无菌溶媒体开启后有效期为24小时。
(8)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类型,感染患者手术应排在最后一台进行,在手术期间进行严格隔离管理,手术室外张贴标识,术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气性坏疽、朊病毒及其他突发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
(9)保洁员熟悉消毒液配制方法,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
(10)手术室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的拖布等卫生清洁用具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统一集中清洗和消毒。
(11)手术室的医疗仪器设备表面清洁消毒,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应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消毒。每周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12)特殊感染(包括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消毒隔离。
①特殊感染的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用双层医疗垃圾袋盛装,并贴上标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根据感染病原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突发特殊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应按照国家新发布的相关要求执行。
②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见本书第九章相关内容。
(13)本文中未提及的其他相关隔离要求,参照本书第十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七)×××乡(镇)卫生院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制度
(1)每日手术前1小时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调至21℃~25℃,湿度控制在30%~60%。每日手术结束,手术间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后,关闭(门窗)电动门,经1小时运行后关闭空调系统。急诊手术间不关闭空调系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保持手术间的正压:手术中保持电动门及传递窗处于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关次数。
(3)定期进行洁净手术室空调净化系统的维护。
①专人维护,定期监测:整个空调系统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对过滤网及时清洗。每个月对手术室空气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净化效果,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②回风口及地面的清洁维护:每日早晨用湿布抹擦所有物体表面及回风口,每周彻底清洗一次回风口、天花板的回风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