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邦领导的灭秦战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春,奉陈胜之命进攻广陵的召平,在得知陈胜兵败,秦军逼进的消息后,渡江到会稽,与项梁取得联系,以陈胜的名义封他为上柱国,并令他立即西进,迎击秦军。
项梁(?—公元前208年)是战国末楚国名将项燕之子,其家世代为楚将,被封于项(今河南项城东北),故因项为氏。秦灭楚后,项梁携其侄项羽逃至吴(今江苏苏州)中避难。项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从小身高力大,勇力超群,随项梁习兵法,颇知用兵。秦始皇东巡游会稽,项羽观看秦始皇的威严仪仗,竟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6]。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项羽叔侄杀秦会稽郡守殷通,起兵反秦,项梁自为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收编吴中子弟为兵,迅速扩大势力。
秦二世二年三月,项梁、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攻秦王朝,从此代替陈胜、吴广领导全国起义军,重新掀起了反秦斗争的高潮。
渡江后,项梁、项羽军很快与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等起义军汇合一起,又击杀图谋不轨的秦嘉,收编其部众。在沛县起义的刘邦也率九千人来投,至此,这支赵义军已拥有六、七万人之众,项梁也成为各路起义军的统帅。
是年六月,项梁在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得知陈胜已遇害的消息。他采纳了谋士范增的建议,从民间找到正在为人牧羊的楚怀王之孙心,立为王,为扩大影响,争取民心,仍称楚怀王,建都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封陈婴为上柱国,项梁自为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
七月,项梁军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击败进攻齐地的章邯军。秦军向西退去,项梁独自率兵追击,又在濮阳(今河南濮阳东南)大败秦军,进逼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与此同时,项羽、刘邦率领的另一支部队在攻克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后,继而转攻雍丘(今河南杞县),大破秦军,斩秦将李由。
面对这一系列的胜利,项梁产生了轻敌情绪,不再将章邯放在眼里,拒绝采纳部下的忠告,放松了戒备。章邯抓住时机,在得到补充之后,于九月,对散驻在定陶城外的项梁军发动夜袭,义军大败,项梁战死。项羽、刘邦闻讯,急速撤兵,集结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周围,吕臣军屯城东,项羽军屯城西,刘邦军驻砀郡,成犄角之势,以免被各个击破。楚怀王也从盱眙迁至彭城,将吕臣、项羽两军合并,归其亲自指挥,刘邦仍统所部军马。
章邯于定陶袭杀项梁后,认定“楚地兵不足扰”[7],便率兵北去,与王离汇合,进攻赵地,使楚地的项羽、刘邦得到了休整的机会。
秦二世二年闰九月,章邯大破赵军,赵王歇和赵相张耳被逼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西南)中。章邯令王离、涉间领军20万急攻巨鹿,自率20万兵屯驻巨鹿南数里的棘原,筑甬道(两侧有土墙为屏障的道路)直达巨鹿城外,为王离军输送粮草。巨鹿危在旦夕,赵将陈余率数万军队驻于巨鹿城北,但顾虑兵少将寡,不敢出战,遂派人赴楚、燕、齐求援。
楚怀王得信,一面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5万北上救赵;一面乘关中空虚,派刘邦率少部人马西进秦王朝腹地,并与诸将相约:“先入关者王之”[8]。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宋义率军抵达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北),之后便不再前进一步,欲坐山观虎斗,以图坐享渔人之利,一直屯驻了46天。此时,天寒地冻,又遇大雨,士兵们忍饥受冻,宋义却只管饮酒作乐,军心颇恼。项羽向他指明形势,建议速救赵,以免被秦军各个击破,被宋义拒绝。于是,在众将支持下,项羽愤而杀掉宋义。楚怀王乃封项羽为上将军,并把英布、蒲将军所部统归项羽指挥。
十二月,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2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楚军初战,失利,但切断了秦军的运粮甬道,隔绝了章邯、王离两军的联系。随后,项羽亲率全军北进,渡过漳水后,下令,破釜沉舟,烧毁营舍,每个战士只携带三天口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9]。楚军士气大振,将王离团团包围,九战九捷,全歼其军,王离被俘,部将张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章邯来救,也被击退。当时,各地救赵解巨鹿之围的诸侯军有十余支,但都保守营垒无一人敢纵兵出战秦军,“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10]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1]从此,项羽被公认为反秦起义军的领袖,成为各路诸侯军的上将军,统一指挥所有反秦军。
章邯在巨鹿战败后,退守棘原,欲继续南撤。秦二世派人遣责章邯作战不力,章邯十分惶恐。项羽抓住时机,遣蒲将军于漳水南岸击败秦军一部,切断章邯军的退路。随后,项羽自领主力大败秦军于汙水(漳水支流,今河北临漳附近)。章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几十万人,既无援兵,又受猜忌,随时有被秦王朝加害的可能性,乃于秦二世三年七月,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率所部20余万人向项羽投降。项羽将秦降卒全部坑杀。至此,秦军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秦王朝的统治濒于崩溃。
与项羽军北上救赵的同时,刘邦率一支不足万人之军离开砀郡,进军关中。此时,虽然黄河以南没有较大的秦军机动部队,甚至连荥阳、洛阳、开封、南阳、函谷关、武关等要地也没有重兵防守,但刘邦若要顺利西入关中,困难仍然很大。
刘邦在西进途中,一路收编陈胜、项梁的散卒扩充队伍,在栗县(今河南夏邑县)编并了刚武侯(史籍失其姓名,只载爵号)所率的四千人的反秦起义军。秦二世三年二月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又与彭越军千余人合并。在此期间,刘邦与秦军作战多失利。攻昌邑不下后,刘邦为避免攻坚,乘隙西进,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时,采纳高阳监门郦食其的建议,袭取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获大量军资。此时刘邦军已扩大到2万余人。三月,刘邦军攻开封不克,但在白马(今河南滑县)和曲遇(今河南中牟县东)东大破秦将杨熊,接着又进攻洛阳,未能攻下。于是刘邦改变了由函谷关西进的作战部署,转军向南迂回,由武关进入关中。六月,刘邦在南阳郡大破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刘邦欲绕过宛城继续西进,谋士张良劝道:“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12]刘邦深以为然,乃乘夜绕道回师,黎明时将宛城团团围住,吕齮大惊,欲自尽,被部下劝止,于是向刘邦提出:“约降封守”。刘邦应允,封吕齮为郡守、殷侯,仍守宛城。从此,刘邦一路均用此法,沿途秦朝守臣纷纷投降,刘邦军长驱直入,八月,攻克关中的东南门户武关,进入秦境。
此时,章邯已率秦军主力投降项羽,秦王朝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宦官赵高杀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王,去皇帝号。九月,子婴与其二子共同诛杀赵高,灭其三族,并派兵加强峣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守备,阻击刘邦军。
峣关是由武关北入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前据峣岭,背靠蒉山,地势险要。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没有立即强行攻关,而是一面设下疑兵,惊恐秦军;一面使人利诱守将,松懈秦军斗志,然后乘其不备,突然率军绕过峣关,越蒉山,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大败秦军,迫使峣关守军归降。至此,咸阳以东,秦军再无应战之兵。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10万大军抵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进逼咸阳,秦王子婴“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13]率朝中官吏出降。刘邦遂入咸阳,秦王朝灭亡。
[1]参见《淮南子·人间训》。
[2]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淮南子·人间训》。
[3]《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4]《史记·陈涉世家》。
[5]《史记·儒林列传》。
[6]《史记·项羽本纪》。
[7]《史记·项羽本纪》。
[8]《史记·项羽本纪》。
[9]《史记·项羽本纪》。
[10]《史记·项羽本纪》。
[11]《史记·项羽本纪》。
[12]《史记·高祖本纪》。
[13]《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