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灭董宪、张步,统一关东
董宪原为赤眉军将领,后脱离赤眉军,以郯城(今山东郯城)为中心,据有了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并与刘永联合,受封为翼汉大将军、海西王。刘永死后,其余部多逃归董宪。
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汉虎牙大将军盖延连破刘永余部苏茂、周建等,并在留县打败了董宪的军队。不久董宪部将贲休在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举城降汉,董宪闻讯,自郯城出击,围攻贲休。盖延率平狄将军庞萌欲救贲休,刘秀指示他们:“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8]。但2将认为兰陵危在旦夕,遂先救贲休。董宪佯败,放汉军入城,第二天突然以大兵合围兰陵,盖延等未增戒备,慌忙突围而走,去攻郯城。刘秀斥责说:“闲欲先赴郯者,以其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贼计已立,围岂可解乎!”[9]盖延等至郯城,果然攻之不克,而董宪攻取了兰陵,杀贲休。此后,盖延率军往来于彭城、郯、邳之间,与董宪军作战,有时一天要打好几仗,颇有战果。刘秀因为盖延轻敌深入,多次致书提醒他。
盖延的部将、平狄将军庞萌,原是绿林军下江兵将领,后降刘秀。刘秀十分宠信他,曾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10]。这次随盖延击董宪,田于刘秀诏书总是写给盖延,而没有给他,庞萌怀疑盖延说了自己的坏话,遂反叛,杀楚郡太守,引军袭破盖延,与董宪联合拒汉,自号东平王。
刘秀闻庞萌反叛,大怒,亲率主力讨庞萌。董宪得知刘秀亲来,乃与刘纡、苏茂、佼强离开下邳,回到兰陵,派苏茂、佼强与庞萌合兵3万,围攻桃城(今山东宁阳)。刘秀在途中,闻桃城危急,立即甩下辎重慢行,急领3千轻骑、数万步卒,星夜兼程,前往救援,并命盖延与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到任城会合,共讨庞萌于桃城。刘秀率军到达距桃城60里的任城后,不顾众将的请求和庞萌军的百般挑战,命令部队休士养锐,坚守不出,以挫敌军兵锋。桃城守军闻刘秀亲来,更加坚心守城。庞萌尽全部力量,猛攻20余日,未能得手,兵疲将困,锐气全无。这时,吴汉等将各领兵马赶到,刘秀指挥汉军向桃城开进,并亲自上阵搏杀,大破庞萌军。庞萌、苏茂、佼强3人丢弃辎重,乘夜逃走。董宪见庞萌等人战败,急与刘纡尽发全军,共数万人,屯于昌虑(今山东枣庄西北),又亲领精兵在新阳(今山东枣庄西南)设防,准备迎击汉军。刘秀先遣吴汉击破新阳,董宪退回昌虑,吴汉军追踪而至,董宪急忙招诱五校军余部数千人屯守建阳,两城相距30里,摇为呼应。
刘秀引大军至蕃县(今山东滕县),即命部队停止前进。此地距昌虑尚有百余里,诸将皆请求继续前进,刘秀不听,他认定五校军没有足够的粮食,粮尽其军必退,乃令各将坚壁自守,以待战机。不久,五校军粮尽,果然退去。刘秀立即挥军从四面包围昌虑,激战3天,破城。董宪与众将四散奔逃,刘秀命吴汉追剿,佼强无处可逃,率众投降,苏茂投奔张步,董宪与庞萌逃入缯山(在今山东枣庄东)。数日后,散卒知董宪尚在,又聚集起来,共数百骑,将董宪迎入郯城。吴汉等将尾随而至,攻下郯城,董宪、庞萌逃往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刘纡则被其部下杀死。
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二月,吴汉攻破朐县,董宪、庞萌被杀。此时关东的割据势力只剩下齐地的张步和庐江的李宪2人了。
建武五年十月,刘秀命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军进击张步。张步得知汉军来攻,便以费邑为济南王,率重兵驻守历下(今山东历城西南)和祝阿(今山东济南西),又沿钟城(今山东济南南)至泰山立营数十座,以阻止汉军东进。
耿弇指挥汉军渡过黄河和济水后,首先围攻祝阿,但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让守军出逃,散布战败的消息,瓦解敌军斗志。果然,钟城守军得知祝阿已破,立即逃跑一空。费邑急令其弟费敢驻守巨里(今山东历城东北),控制住要道,阻挡汉军对历下的进攻。耿弇率军进逼巨里后,为引诱费邑出战,故意虚张声势,扬言三天后将尽全力攻打巨里城,暗中释放一批俘虏,让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费邑。费邑中计,立即率3万精兵来援。耿弇以3千兵继续围攻巨里,自率主力悄悄埋伏在路旁高坡上,待费邑军到,居高临下,猛扑下来,大破费邑军,斩杀费邑,费敢弃城率残军逃走。汉军乘胜连破费邑40余营,占领济南,随后进逼剧县(今山东昌乐西北)。
剧县是张步的都城,他令其弟张蓝率2万精兵守西安(今山东临淄西北),又从各地拼奏1万余人守临淄,两城相距40里。耿弇认为西安城小而坚,又有2万精兵驻守,不易获胜,乃决定先攻城大兵弱的临淄。但为了迷惑张蓝,耿弇通令全军5日后攻打西安。张蓝侦知此情报,急忙加强防守,日夜不敢懈怠。到第五天深夜,耿弇命全军饱餐一顿,待天明时进攻临淄城。其部将护军荀梁等人争辩,认为应速攻西安。耿弁解释道:“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张)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张)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执,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11]。遂领军攻打临淄,半日即攻克。张蓝闻讯,必中恐慌,放弃西安,退归剧县,汉军唾手而得西安。
张步见自己的军队连战连败,遂亲领张蓝、张弘、张寿3个弟弟及原大彤起义军将领重异,率号称20万的大军进抵临淄大城以东,进攻汉军。耿弇利用张步自认兵多势众,急于求战的心理,先率军出淄水(今山东临淄东),佯为阻击,遇重异所统的前锋后,故意示弱,引兵退入临淄小城内,而让刘歆、陈牧分别列兵于临淄城下。张步军果然认为汉军胆怯,士气高涨,直攻汉军军阵,与刘歆、陈牧军撕杀在一起。耿弇见此,立即率精兵拦腰冲击张步军,大败其军。激战中,流矢射中耿弇的大腿,耿弇用佩刀砍断箭杆,左右无人知晓,直至黄昏,才收军。第二天,耿弁指挥汉军继续与张步军激战,从黎明战至黄昏,杀伤敌兵无数。经过两天的战斗,张步军受到重创。耿弇判断张步必将退兵,遂预先埋伏了伏兵。果然张步率军退走,汉军伏兵骤起,发动猛烈进攻,一直追至钜昧水(今山东寿光东)上,沿途八、九十里到处是张步军的死尸,其辎重2千余辆也为汉军所得。张步逃回剧县后,与兄弟分兵散逃各地。张步奔逃到平寿,耿弇追击而至,张步投降。随后,耿弁又引兵至城阳,迫降了五校起义军余部,这样,齐地也告平定。
对于庐江的李宪,早在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八月,刘秀即派杨威将军马成等将其围困于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李宪屡次向汉军挑战,马成均不予理睬,勒兵不战,李宪无计可施。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城中粮尽,汉军破城,李宪突围逃走,被部下杀死。至此,关东的各个割据势力终于被彻底消灭了,东汉的统治直达大海。
刘秀之所以能在5年之内,消灭刘永等关东割据势力,统一关东地区,除了在战略思想上确立了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东后西、联陇制蜀、各个击破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在战术指挥上,刘秀及其将领如吴汉、岑彭、耿弇等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水平,使汉军往往能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消灭对手。在整个关东战场,刘秀对于汉军的部署也极有策略,其主力始终保持对于主要方面的作战,而对于次要方面,对于威胁不大、势力较小的割据势力,或以少量兵力牵制、或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法,使汉军不致在这些方面消耗过多的有生力量,保证主战场的胜利。在客观上,关东各个割据势力,基本上处于各自守境自保的状态,也给刘秀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刘秀能够统一关东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