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河北的战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刘玄移都洛阳后,不顾大多数绿林军将领的反对,派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的名义,持节北渡黄河,出使河北。
当时黄河以北有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数10部农民起义军。他们各领部曲,“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营强盛为名”[3],总共有上百万人。除了农民起义军外,还有不少豪强武装和新莽政权的残余势力。更始元年十二月,汉景帝第8代孙、赵缪王刘元之子刘林等人,立诈称汉成帝之子刘子兴的卜者王郎(?—公元24年)为帝,都邯郸,成为河北声势最大的割据力量。
刘秀到河北后,以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所过撤免贪官,平反冤狱,释放囚徒,恢复汉官名称,博得了相当一部分河北人士的好感,得到一些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信都(今河北冀县)太守任光首先表示支持刘秀,刘秀遂以此为基地,征发附近各县壮丁,得精兵4千。接着新莽和成(今河北晋县南)卒正(即太守)邳彤举城归附刘秀。昌城(今河北冀县西北)人刘植、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耿纯也各率宗亲子弟数千人,以其所据县邑,投靠刘秀。很快刘秀就聚集了1万余众。刘秀还招揽一些有才能的地主知识分子,如邓禹(公元2年—58年)、冯异(?—公元34年)等。为了扩大声势,刘秀还假借当地起义军城头子路和刁子都(一作力子都、刀子都)的名义,四处招集人马。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刘秀羽翼丰满,发兵进攻王郎。王郎派大将李育驻守柏人,刘秀军先头部队由前部偏将朱浮、邓禹率领,2将未探明敌情,冒然进军,被李育击败,辎重全部丢失。刘秀率主力在后,闻朱浮、邓禹失利,收其散卒,与李育交战,大破李育军,将失去的辎重全部夺回。李育退守柏人城。刘秀攻之不下,遂引兵转而攻打广阿。这时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耿况、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太守彭宠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率领“突骑”(能冲突敌阵的重骑兵),前来协助刘秀进攻王郎,同时刘玄也遣尚书仆射谢躬领军到河北支援刘秀,刘秀兵力大增,遂东围钜鹿。王郎部将王饶坚守钜鹿,刘秀军攻打月余不能下。后王郎遣倪宏、刘举率数万兵来救钜鹿,被刘秀军击败,战死数千人。四月,刘秀指挥大军进围邯郸,五月,城破,王郎被杀。从此,刘秀在河北站稳了脚跟。
刘秀攻灭王郎后,刘玄恐其势大难制,派人赴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罢兵回长安。同时撤消了耿况、彭宠等人的职务,任命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苗曾为幽州牧,并令谢躬率军屯驻邯郸,控制刘秀。刘秀以河北未定,拒绝了刘玄的命令,从此刘秀与更始政权之间出现裂痕。
刘秀的下一个目标对准了这里的农民起义军。他命令吴汉征集幽州10郡兵马,幽州牧苗曾阳奉阴违,被吴汉袭杀。接着刘秀又派耿弇攻杀韦顺、蔡充,翦除了更始政权在这里的力量。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刘秀首先进攻铜马起义军,双方战于鄡县(令河北钜鹿北)。当时铜马起义军拥众数10万,刘秀居劣势,他采取坚守营垒,耗其锐气的策略,不与其大军交战,专断其粮道,消灭铜马军的小股部队。相峙月余,铜马军兵疲粮尽,乘夜退走,刘秀挥军紧追,在馆陶(今河北馆陶)击败铜马军。后高湖、连重起义军赶来救援,与铜马军余部合兵,反击刘秀军,双方在蒲阳(今河北完县西北)激战,最后都被刘秀击败。刘秀将战败的起义军编入自己的军队,实力大增,扩充到数10万人,声威大振,被称为“铜马帝”。接着,刘秀又在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击败了大彤、青犊等部10余万农民起义军,并以协同进攻为名,将谢躬军调出邯郸,令吴汉、岑彭袭取邯郸,乘谢躬得胜回军,毫无提防之机,设伏击杀谢躬,吞并其军,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冬,赤眉军分两路进击长安。刘秀闻讯,立即以邓禹为前将军,率6员裨将,领精兵2万乘隙西进,攻略河东,侍机南进关中;同时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负责兵马粮械的补给;任冯异为孟津将军,驻守孟津,防卫更始政权留驻洛阳的朱鲔、李轶,当时2将手中掌握着30万大军。刘秀自己亲率主力北上,进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的尤来、大抢、五幡等农民起义军。
邓禹受命后,从野王(今河南沁阳)出发,沿黄河北岸西进。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兵经箕关(今河南济源西)入河东,击破更始守关将河东都尉,获辎重千余乘,接着进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连攻数月,未能下。六月,更始政权派大将军樊参率军数万人,由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南)渡过黄河,欲解安邑之围。邓禹挥军迎敌,在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乘樊参军刚刚渡河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发动进攻杀樊参,全歼其军。不久,更始政权又派驻河东的定国公王匡、襄邑王成丹及在弘农被赤眉军击败逃至此的抗威将军刘均等合兵10余万,共击邓禹。邓禹战败,部下骁骑将军樊崇战死。天黑后,王匡军始停止进攻,邓禹部下劝其撤兵,被邓禹拒绝。第二天是“六甲穷日”[4],王匡不肯出兵,使邓禹得以喘息,他整理部队,重新进行部署。第三天天亮,王匡指挥全军猛攻邓禹,邓禹命各部不得妄动,待王匡军冲至营下,突然击鼓出击,大破王匡军。王匡等将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弭强,获得无数兵器。自此河东全部为刘秀所有。
正当邓禹在河东作战时,孟津将军冯异为配合其行动,派兵出天井关,进占上党,诱降更始军(绿林军)10余万人。后更始朱鲔向河内发动进攻,被寇恂击败,冯异乘机反攻,夺取颍川、汝南、穰县(今河南邓县)及新野等地,进逼洛阳,使洛阳完全陷于孤立。
刘秀在元氏击破尤来、大抢、五幡农民起义军后,一路追击至右北平,连战连捷,不提防,在顺水(今河北徐水),被农民军杀了个回马枪,刘秀大败,弃军逃走,其军损失数千人。农民军紧追刘秀,刘秀慌不择路,几乎被擒,幸好为部下王丰、耿弇所救,逃至范阳(今北京大兴),其军数日不知刘秀下落,十分恐懼。农民军因元气已大伤,打败刘秀后,急忙引去。刘秀收集部队继续追击,在安次(今河北廊坊)再次得胜,杀千余人。农民军退入渔阳(今北京密云),刘秀命吴汉率耿弇、陈浚、马武等12将紧追不舍,终于在潞东、平谷(均在今北京通县)将农民军攻灭。
至此,河北地区全部为刘秀据有。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今河北高邑东南)称帝,改元建武,国号汉,史称东汉。
[1]《汉书·王莽传下》。
[2]《汉书·王莽传下》。
[3]《后汉书·光武帝纪》注。
[4]古时以干支记日,自甲子至癸亥,凡60数为一轮,故癸亥日又称“六甲穷日”。旧时迷信,认为这一天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