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匈奴争夺车师(姑师)之战
车师,原名姑师,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缘,扼天山缺口。其国都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北)。北通楼兰,西通焉耆、龟兹等,西北通乌孙,东北通匈奴。姑师对过往的汉使索要食粮、饮水等也甚感烦劳,常攻劫汉使,或充当匈奴耳目,让其出兵袭截汉使。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令从票侯赵破奴击破姑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其后姑师改称车师。因其距汉远,亲近匈奴,故对过往汉使仍具有很大威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以匈奴降汉的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一称闿陵侯),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兵来救车师。汉军失利,退回。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令重合侯莽通(一称马通)率4万骑兵击匈奴,途经车师北。莽通令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6国兵,进攻车师,以扫除大军前进的障碍。6国兵将车师团团包围,车师投降,臣属于汉。
但汉昭帝时,匈奴又降伏车师,并遣4千骑兵仿西汉屯田制在车师屯田,监护其国。
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遣田广明等五将军击匈奴。匈奴屯田车师的骑兵惊去。车师又臣属于西汉。
匈奴对车师降西汉极为不满,令其遣太子军宿入匈奴为质。军宿母为焉耆人,他不愿入匈奴为质,逃往焉耆。车师更立乌贵为太子。乌贵即位后,与匈奴联姻,亲近匈奴,与其勾结,劫杀汉通乌孙的使臣。
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秋,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率屯田渠犁的田卒1500人,及西域诸国兵万余人,共击车师。破交河城。因乌贵在交河城北的石城,未能抓到他。后汉军粮尽,退回渠犁。不久,郑吉、司马熹再次发兵击石城。乌贵向匈奴求救,匈奴拒绝出兵。于是乌贵投降汉军。为使汉军相信,他还听从其贵人苏犹的建议,击破匈奴边国小蒲类。
匈奴闻车师又降汉,发兵来攻。郑吉、司马憙引兵北上迎敌,匈奴军不敢前进。郑吉、司马憙遂留20人留守乌贵左右,自引兵还渠犁。乌贵恐匈奴来攻,性命不保,乃率轻骑出奔乌孙。郑吉遂令吏卒300人屯田车师。匈奴单于派兵来争,郑吉、司马憙乃率全部1500名渠犁屯田卒赴车师,迎击匈奴军。匈奴添兵,汉军抵敌不住退保车师城中。汉宣帝急遣长罗侯常惠,率张掖、酒泉二郡骑兵来救。匈奴军见汉军大队来攻,退去。郑吉复还渠犁。
乌贵逃到乌孙,乌孙上书西汉,称欲将乌贵留在乌孙,以备将来车师有急,可从西面出击匈奴。于是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西汉从焉耆召还车师故太子军宿,立其为车师王,将车师一部分国民迁往渠犁。匈奴也立兜莫为王,率余众保博格达山北麓。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部(亦称前、后国)。后部王都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西汉统治。汉置西域都护,以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驻乌垒城,镇抚西域诸国。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西汉又置戊己校尉,驻车师前国。后,前部王复还交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