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攻刘永.解除洛阳侧背的威胁

1.东攻刘永.解除洛阳侧背的威胁

刘永是汉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之八世孙,也是汉室宗亲,其父刘立为王莽所诛。刘玄称帝后,刘永到洛阳见刘玄,被封为梁王,建都于睢阳(今河南商丘东南)。更始将亡时,刘永乘机起兵,招诱沛县豪杰周建、原西防起义军将领佼强等任为将帅,攻下济南、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28城。后刘永又联络东海的董宪、齐地(青州)的张步,分别拜他们为翼汉大将军和辅汉大将军,成为关东最大的割据势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夏,刘秀派虎牙大将军盖延督率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以及原更始讨难将军苏茂,领5万大军进攻刘永。苏茂因屡受汉将的排挤,在进军途中叛汉,杀淮阳太守,攻取数县,自居广乐(今河南虞城),投靠刘永。刘永拜其为大司马、淮阳王。盖延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取了睢阳西面的襄邑(今河南睢县),另一路攻占了睢阳东面的麻乡(今安徽砀山),随后合军围攻睢阳,但数月未能攻下。一直到八月的一个深夜,汉军以云梯上城,终于攻入城中。刘永惊懼,急忙引兵从东门逃走,盖延挥军追击,大破刘永军。刘永逃到虞县(今河南虞县北),虞人反叛,杀其母及妻儿,刘永与麾下数十人又逃往谯县(今安徽亳州)。盖延军占领睢阳后,又先后攻取了薛地(今山东滕县)和沛郡(今安徽宿县西北)。彭城(今江苏徐州)、扶阳(今安徽睢溪西)、杼秋(今安徽萧县西北)和萧县等地皆向汉军投降。这时苏茂、佼强、周建合军3万来救刘永,与汉军战于沛西(今安徽宿县西),被打败,伤亡大半。刘永弃城,与佼强、周建退保湖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苏茂奔还广乐。盖延遂平定了沛、楚、临淮三郡的大部分地区。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刘永为了进一步拉拢董宪和张步,分别封2人为海西王、齐王,实力又有所增强。于是刘秀又派大司马吴汉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支援盖延,进攻广乐的苏茂。周建拼凑了10万之众来救广乐。吴汉将轻骑迎战,失利,激战中吴汉从马上堕落,摔伤了膝盖,退回本营。汉军见主帅受伤,军心不稳,吴汉裹创而起,激励将士:“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6]汉军士气复振。第二天,周建、苏茂出兵围攻汉军,吴汉选四部精兵及乌桓突骑3千余人,乘敌不备,突然击鼓杀出,周建军顿时溃散,返身向广乐城奔逃,汉军紧紧追赶,抢入城中,周建、苏茂大败,突围而走,逃往湖陵。

在此之前,睢阳人反汉,刘永乘机夺回睢阳。盖延正率军围攻。吴汉破广乐后,留杜茂、陈俊等守城,自率主力助盖延围攻刘永于睢阳。相持百余日,城中粮尽,刘永、苏茂、周建突围而走,汉军紧追不舍,刘永部将庆吾杀刘永降汉,刘永弟刘防献城投降。苏茂、周建逃往垂惠,共立刘永之子刘纡为梁王。佼强还保西防。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刘秀命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攻垂惠,苏茂率五校兵来救,刘纡、周建也领兵出城应战,先败马武部,后王霸率军从苏茂、周建军背后发动猛袭,与马武前后夹击,反败为胜。周建侄周诵反叛,紧闭城门,不让刘纡、苏茂、周建入城,3人只好引兵逃走,途中周建死去,苏茂逃到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投靠董宪,刘纡逃到佼强处。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刘秀又遣骠骑大将军杜茂进攻西防,佼强战败,与刘纡投奔董宪。至此,关东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永及其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刘秀又据有了豫州东部和徐州的大部分地区,巩固了他在洛阳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