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抗击匈奴入侵的战争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死。文帝即位,继续对匈奴和亲。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之约,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并进袭上郡(今陕西绥德地区),杀略汉民,威胁长安。文帝急令丞相灌婴将车骑8万迎击匈奴,自率诸将诣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作为应援。匈奴右贤王见汉军大队来攻,遂退出塞外。双方虽未交兵,但这次用兵是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对匈奴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表明西汉王朝并不甘于“和亲”政策。
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死,其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初即位,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派宦者燕人中行说为护送使者。中行说不愿去匈奴,被强令出使。中行说忿恨上路,到匈奴即投降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对他亲信倍至。中行说在匈奴千方百计破坏汉匈的“和亲”关系,鼓动老上单于伺机南下攻汉。
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萧关(今甘肃固原东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烧回中宫(秦宫,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前锋直抵雍县(今陕西凤翔南)、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文帝得报,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7],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击匈奴,苦战月余,老上单于方退出塞外,而汉军“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8]。从此,“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9]。西汉王朝深以为患,不得不遣者复与匈奴修好“和亲”。
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略甚众。文帝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此时,匈奴骑兵已进至代地句注边,边境烽火警报连连告急。汉军经数月调动,方抵边境地区。匈奴见汉军加强了守备,遂退出塞外。汉军也罢兵撤警。第二年,文帝死。
景帝时,继续执行高祖刘邦以来的“和亲”政策,“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10],注意改善与匈奴的关系。因此,匈奴对汉只有一些小规模的边境袭扰,不再有大规模的军事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