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战争

(一)刘邦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战争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争取抗楚力量,策略性地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他们是齐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衡山王(后改为长沙王)吴芮。西汉建立后,这些异姓诸侯王据有了关东的广大区域,大体相当于战国东方6国故地,而且他们手中都握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仅韩信一军就比中央政府的军队强大得多[1]。因此,异姓诸侯王的存在,对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刘邦在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削去异姓诸侯王。

在异姓诸侯王中,刘邦最惧怕的就是曾在楚汉战争中为其立下极大功劳的韩信。垓下之战胜利后,刘邦立即夺去韩信对全军的统帅权,不久改封他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假往云梦泽(今洞庭湖一带)游猎,乘韩信在途中拜见之机,将其逮捕,贬为淮阴侯,使长居长安,留在身边。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赵相陈豨反叛,刘邦亲领大军征讨。第二年春,韩信与陈豨秘密勾结之事泄露,留守长安的吕后与丞相萧何设计,捕杀韩信,夷其三族。是年夏,刘邦令梁王彭越随征陈豨。但彭越称病不往,受到刘邦的指责。彭越部将扈辄乘机策动彭越反,彭越未从,但被刘邦获知。刘邦将彭越逮捕,废为庶人,发配蜀地,后听从吕后的劝告,杀彭越,夷其宗族。这样7个异姓王中最有实力的3个王中的2个,无需操戈就被刘邦除灭了。刘邦对于其他异姓诸侯王的削平,则通过了数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