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淮南王英布之战

3.平定淮南王英布之战

英布(?—公元前195年),楚地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时因犯罪被处黥刑(脸上刺字),发往骊山修墓,故又称黥布。后他交通数人,乘隙逃跑,“亡之江中为群盗”[8]。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也想起而响应,但苦于人少势单,后闻知番阳(今江西鄱阳)县令吴芮为人豪爽,喜交宾客,乃只身前往,劝其起兵反秦。吴芮见英布虽为刑徒之身,但言谈有识,精通武艺,对他格外器重,留为门下,并将女儿嫁给英布为妻。2人聚兵数千,投入反秦斗争,英布取得了一些胜利。项梁起兵后,英布率军归属其部,后又跟随项羽,征战四方。英布作战勇猛,常为项羽先锋,打败秦军,为灭秦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勋。但他和项羽一样,十分残暴,多次屠城,坑杀秦20万降卒即由其主持。他还曾为项羽袭杀义帝。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中,他因助楚不力,受到项羽指责,后降汉,共击项羽。西汉建立,刘邦正式封其为淮南王,都六,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4郡。

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强悍彪猛,诸军都很惧怕他的军队。在七王之中,他是除韩信、彭越外,令刘邦最为不安的第三个异姓王。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被杀,英布甚为惊恐。不久,彭越又被诛。吕后将其制成肉酱,“徧赐诸侯”[9],英布更是心惊肉跳,暗暗下令集合兵马,密切注视旁郡汉军动向,预防不测。就在此时,其部下中太夫贲赫因被怀疑与英布爱姬关系瑷昧,逃往长安,上告英布谋反。相国萧何认为英布不一定会反叛,建议派人查访一下。英布自贲赫逃走后一直很紧张,现见汉使来,更加慌恐,后见汉使已发现了一些谋反的迹象,遂诛杀贲赫全家,起兵反汉。他鼓动部将,声称刘邦已老,不会亲征,韩信、彭越也已死,其余将领并不足虑,获取天下易如反掌。

消息传到长安,刘邦心中很不安,他召集众将问策,众将都声称应发兵平叛,但又提不出具体部署。汝阴侯滕公门下有一宾客,称薛公,曾任过楚令尹,颇有“筹䇲之计”[10],他向刘邦指出:英布胸无大志,不会有深谋远虑,因此,他必然会“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11],只在江淮活动,而不会威胁汉朝腹地。刘邦这才心中有数,准备发兵平叛。

此时,刘邦年迈有疾,本欲让太子率军前往。但吕后怕太子不能担当此任,丢掉太子位,力劝刘邦亲征。刘邦也知太子“固不足遣”[12],便于七月,亲领大军东击英布。

英布起兵后,果然如薛公所言,不向北发展,不取齐鲁燕赵魏韩之地。使刘邦得以从容布兵,调动2路大军夹击英布。

英布先向东进攻荆王刘贾,攻占其都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刘贾大败,退走富陵(今安徽泗县东南),被英布军追及斩杀。英布尽收其军,随后渡过淮河,进袭楚王刘交。刘交不知兵,却拒绝部下建议,分军为3,布于徐、僮之间(今安徽泗县、宿县一带),以图相互救助。结果,其1路为英布所败,其余2路不战自溃。英布击败刘交后,又返军而西,在蕲西与刘邦大军相遇。英布军威严整,兵精将强,布阵犹如项羽行兵,刘邦甚为忌恨,两军大战。

此时,齐相国曹参与齐王刘肥所率第二路大军也已赶到,2路夹攻,英布抵敌不住,向淮河败退,汉军紧追不舍。渡过淮河,英布整军再战,仍不利,连战连败,军心已乱,最后,英布仅率百余人逃往江南。

长沙成王吴臣是吴芮之子,见英布逃来,便使人欺骗英布,假称欲与英布一同逃亡越地。英布因与之有姻亲关系,乃信以为真,十月随他走至番阳,夜宿民田舍,毫无戒备,被杀。至此,英布的反叛被彻底平定。刘邦终于将最具威胁的3个异姓王全部清除了。

战后刘邦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封贲赫为期思侯,随征诸将也多有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