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这本书是由.邹逸麟编著创作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共有84章节
1
大学历史丛书出版说明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史学研究有很大发展,史书编纂事业也日见繁荣。十多年来,除各种史学专著外,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也大量涌现。当前的情况是,随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
2
前 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腹地,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
3
大学历史丛书编委会
主 编:周一良(教授)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 副 主 编:田 珏(研究员) 刘家和(教授) 李瑞良(编审) 邱树森(教授) 陈崇武(教授) ...
4
目录
目 录 大学历史丛书出版说明 前 言 大学历史丛书编委会 上篇 自然环境的变迁 第一章 气候和植被的变迁 第一节 气候变迁 一 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二 ...
5
上篇 自然环境的变迁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里,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恩格斯指出:“如果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那末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
6
第一章 气候和植被的变迁
...
7
第一节 气候变迁
根据多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的成果,得知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以后,进入全新世中期时,曾出现过世界性气候回暖时期,在中国大致相当仰韶文化时期,故亦称为“仰韶温暖期”,距...
8
一 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5000年前中国大地上处在怎样的气候环境,考古发现和孢粉分析的资料,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摇篮地之一的黄河流域,在5000年前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
9
二 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
三四千年以来,中国气候发生数次转寒转暖交替变迁的时期: 从公元前10世纪起的西周早期,约有一二百年,气温有所下降。相当于西周早期的河南淅川县下王岗文化遗址第一层...
10
第二节 植被变迁
由于中国在五六千年前曾经有过相当长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时期,大部分地区覆盖有面积广大而丰富的天然植被,包括森林和草原。根据天然植被分布状况,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
11
一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大致占中国总面积1/2左右,约北起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古代主要森林地带。从北至南可分四个地区: ...
12
二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在中国古代,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及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是广大的草原地带,也有森林分布。大兴安岭南段即中国古代拓跋鲜卑...
13
三 植被的变迁
全新世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天然植被分布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天然植被地区逐渐减缩,栽培植被代替了天然植被。但其原因、程度和过程,在各地区之...
14
第二章 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
...
15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论述中国东部平原河道变迁,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区,...
16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水系的演变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横贯青、藏、川、渝、滇、鄂、湘、赣、皖、苏和沪等11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因流经山陵谷地之间,历史时期河...
17
一 云梦泽
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下,地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现今平原上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下荆江横贯其中,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的地理...
18
二 荆江河段
荆江是长江在中游冲积平原上的一段河道。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全长约420公里,其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两段荆江因所处地貌条件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也...
19
三 洞庭湖
与下荆江河床演变有密切关系的是洞庭湖的演变。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面积2740平方公里。自全新世初期以来,由于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庭湖经历了一...
20
四 彭蠡泽和鄱阳湖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一个重要集水盆地,洪水期间面积396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盆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全新世开始湖盆虽逐渐下沉,但由于泥沙沉积量和湖...
21
五 太湖平原水系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西起茅山、天目山,南至杭州湾。考古发掘表明,在太湖湖底普遍分布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说明五六千年前,太湖地区仍为湖陆相...
22
第三节 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海河是中国河北平原的主要水系,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会合而成,会集于天津入海。五大河流支流众多,长10...
23
一 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发展
海河水系形成以前的河北平原水系,在第一节中已经提到,从西周以来至春秋战国时代,流经河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其时黄河下游分成多股纵贯河北平原注入渤海。其中主要有...
24
二 海河水系中主要河流的变迁
海河水系形成以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拒马河下游,大致经今雄县、霸县至天津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二系。南系包括清、漳、滹沱、滱、涞、易等水,北系包括㶟、沽、潞、...
25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古代中国东部黄淮海平原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沼泽。有全新世中期海侵时滨岸浅海因海退后残留的产物,有废弃的河床和牛轭湖,有太行山、燕山山前洪积—冲积扇和河道自然堤之间...
26
一 古代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分布
根据古代文献《左传》、《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山海经》、《史记》、《汉书》等记载,春秋战国至两汉时代,黄淮海平原上有名称可考的大小湖泊就有40余个。实...
27
二 宋代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沼变迁
从北宋开始,黄淮海平原湖泊逐渐发生较大的变化。总的说来,大体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气候转为寒冷干燥,降雨减少,湖泊来水也相对减少;二、西部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带...
28
第三章 海岸线的变迁
中国东部大陆有绵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全新世以来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由于海岸动力、海岸物质本身和构造因素的不同,各具体岸段历史变迁亦各具特殊性。几千年来...
29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
辽东湾北部下辽河(东西辽河会合以下的辽河河段)平原在第四纪冰后期海侵后,滨海部分受到淹没,未被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就西汉时代辽东郡所属各县...
30
第二节 渤海湾海岸
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之间。距今8000~5000年的冰后期,冰川消融,全球范围内海面上升,渤海湾海岸线约与今4米等高线(大沽零点)相当。据在今天津市北距海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