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二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乌兰布和沙漠在今内蒙古河套西部,原为黄河冲积平原。自晚更新世以来,黄河河道一再东移,至今在这一地区仍有三条古河道遗迹。在废弃的河道和低洼地,曾因河水浸溢积聚成湖。《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就记载了这地区有名为屠申泽的大湖。现今这一带为以亚砂土、亚粘土与中细沙互层为主的地层,正是代表黄河冲积相和冲积—湖积层的表层的沉积物。秦汉时代,为防御匈奴,从内地迁来大量汉民安置在河套一带进行屯垦戍边,并设置了郡县。其中朔方郡最西的窳浑、临戎、三封三县就分布在今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现今故城废址已半被沙埋,周围一片沙丘,但当年却为新开发的农垦区。东汉以后,匈奴南进,边民内迁,垦区废弃,已被耕作过的表土,受干旱气候和强烈风蚀,遂成流沙。10世纪末,宋使王延德出使高昌(今吐鲁番),途经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据他的记载,这一地区已是“沙深三尺,马不能行,行者皆乘橐驼。不育五谷,沙中生草名登相,收入以食”。[1]登相即流动沙丘中的植物沙米。可见当时正是流沙起初的阶段。但在17世纪末的记载中,该地尚有蒲草、红柳等在固定沙丘上生长的灌丛植物。晚清以来,由于滥行砍伐和过度放牧,又导致这一地区流沙再起。现从磴口以南直至乌达的黄河西岸,流沙已直抵河岸,南北陆路交通完全阻绝,包新铁路不得不改在黄河东岸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