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二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在中国古代,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及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是广大的草原地带,也有森林分布。大兴安岭南段即中国古代拓跋鲜卑先世居地大鲜卑山,这里“桦木生长成林”[24]。呼伦贝尔草原今天林木非常稀少,但当地发现的汉墓中棺木全部用未剥皮的桦木和松木制成,而且许多随葬的器物也是松、桦木和桦树皮制成品,这表明至少在汉代,海拉尔河、克鲁伦河、伊敏河沿岸生长着茂密桦树林和松林。[25]又如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据考古学家、古动物学家研究认为,更新世晚期鄂尔多斯地区,是一个“有草原和森林的环境”[26]。进入历史时期,这一地区历来为中国游牧民族的活动场所,这些民族过着“逐水草迁徙”,“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经济生活。直至汉代,阴山山脉一带还是“草木茂盛,多禽兽”[27]。陇东、陕北一带,在战国秦汉时代,“饶材、竹、谷、纑、旄”[28]。北齐《敕勒歌》:“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蒙古草原地区自然景观的生动描述。

此外,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等地,存在一长条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的荒漠地带,但其中个别地区也分布有不少森林草甸。如祁连山地,北魏时“榆木成林”[29],唐时“多材木箭竿”[30]。河西走廊在汉代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31]。西汉时乌孙在天山北坡,“山多松樠”[32]。直至19世纪末,仍然“遍生松树”[33]。阿尔泰山地,13世纪初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载,金山“松桧参天,花草弥谷”,反映了有茂密天然森林的景色。其他在较低地区的河边湖畔,则广布着胡杨树,这是中国西北沙漠地带土生的一种优良树种。但就总体而言,人烟稀少,地势高寒,植被覆盖情况较森林地带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