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张研是公司的一名骨干职员。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她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慢慢地,她出现了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消化内科医生的建议下,她做了一个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她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确认了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医生告诉张研,“这个病没啥大问题,但是要按时吃饭,慢点吃饭,少吃冒菜、烧烤那些好吃但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张研思想上充分认同医生的建议,计划自己要好好吃饭,但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为了更好地获得工作上晋升的机会,张研仍然非常忙碌,胃不难受的时候,仍然不按时吃饭。当出现胃痛、消化不良时,张研就会立刻去消化内科挂号,看自己是否胃病复发或者加重了。
慢慢地,张研发现,即使自己好好吃饭,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仍然会出现胃痛、消化不良。虽然每次检查,医生都告诉她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她常常会觉得胃痛、打饱嗝、恶心,很不舒服。她开始担心自己的胃病,认为自己的胃可能有大问题,只是医生没有发现。
大约半年后,张研的同事得了肺癌去世了。她知道这件事不久后,发现自己也胸闷,走路走快了就会喘气。不仅如此,她逐渐地觉得自己的精力不佳,很容易头晕,似乎血管也在突突地跳动。听朋友说中医药或许对于胃痛、头晕有帮助,张研赶紧拜访了一位老中医,并连续吃了三个月中药。但是,胃痛、恶心、消化不良、头晕、血管跳动的感觉只有在最开始用药的时候得到轻微缓解,两周后,症状又严重了。张研整天忧心忡忡,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时日所剩无几。她几乎无心工作,仅剩的精力全用于寻医问药上。花费的精力和治疗效果并不成正比,她变得情绪低落,晚上也睡不着觉。
某位医生建议张研去心理卫生中心看一下,张研觉得自己心理状态良好,没有这方面问题。为了治疗自己的不舒服,她反复地去看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反复做了相关检查,医生都说没有发现大问题。换了许多名医生后,张研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忧心忡忡地来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问她:“你哪里不舒服?”她回答说:“我全身都不舒服,胃、脑袋、胸口都不舒服。”经过详细问诊,医生告诉她,应该是得了躯体症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