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转变这种病态的饮食模式?

4.该怎么转变这种病态的饮食模式?

无论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还是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都存在着病态的饮食模式。要转变这种病态的饮食模式,就要取得患者对治疗计划的配合。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需要医生、护士和照顾者反复强调治疗对他们的益处,强调治疗可以改善睡眠及情绪,减少对食物和体重的强迫思维,有助恢复健康和精力,改善人际关系等。

在患者配合的情况下,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会合作,在全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实施营养、药物、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转变病态的饮食模式。

营养干预的目标有两个,第一体现在数量上,即体重要达到正常体重的低限。体重低限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来算,体质指数是一个衡量健康与胖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理想的BMI值在18.5~23.9之间,BMI正常最低值为18.5,所以162cm的黄珂,体重低限应该为18.5×1.622=48.55kg。

达到体重低限有三个阶段:稳定化阶段、恢复阶段、巩固维持阶段。稳定化阶段需要防止体重进一步下降。患者每天可吃5.86~6.28千焦的热量,可以分五到六餐完成,包括三次正餐,两到三次加餐,加餐时间通常与正餐时间间隔两小时左右。这个阶段,可以吃普通食物,也可以吃营养科学配方的营养粉。恢复阶段需要平稳地恢复体重,住院时,体重的恢复速度为每周1~2kg,门诊上,为每周0.5~1kg。这个阶段,患者每天需要吃9.20~10.46千焦的热量,一直到体重恢复到正常体重低限。巩固阶段,需维持健康的体重,需要每天吃7.53~10.46千焦的热量。

营养干预的第二个目标体现在饮食模式上,即要建立正常的饮食模式。可以先设置一天进食的时间点,患者固定在这几个时间点进食。一天可以进食三餐正餐,分别为早中晚餐,也可有两三次的加餐。吃饭的时间点比较重要,如果在该吃东西的时间点吃饭了,身体就不会太过饥饿,暴饮暴食的概率就会小一些。

另外,患者需计划每天的食物种类和量。一开始选择的食物种类可以是患者自己比较喜欢的食物种类,什么食物都可以,建立起规律的饮食习惯后,可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食物方案去调整食物的种类。

建立了饮食计划后,尽量按照计划去执行,不要吃饮食计划以外的食物,也尽量不要去催吐。可以自己用手机便签或者备忘录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见下图),记录的内容包括:

(1)吃东西的时间、内容、具体地点。

(2)你觉得是否暴食,是否有催吐或用泻药。

(3)你进食时的状态和感觉。

通过饮食记录,能发现自己的饮食问题,比如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催吐,自己对某类食物的看法是什么,什么东西促进了自己的进食障碍等。虽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规律饮食,不过,在规律的饮食习惯建立过程中,不要对自己太严格,以免规律饮食变成自己另外一份大的压力,反而对保持规律饮食不利。

除了营养干预外,精神科医师会为患者开具药物以改善睡眠、情绪、贫血、闭经、肝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等。

另外,心理治疗师可根据患者对自身体重以及饮食等不合理的认知,开展认知行为治疗或行为治疗,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和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从而促进患者建立正常的饮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