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香飘远
醋香飘远
酸甜苦辣,人生滋味,尽在其中。酸甜苦辣咸,是另一番滋味,人生在世,总要吃点喝点,也就顺带着尝了点酸味、甜味、苦味、辣味、咸味。至于这五味,是否在你的人生里留下记忆或美好,只有你自己知道。人生滋味,酸乃第一。
柴米油盐酱醋,每家日不可缺。或许有人不吃醋,家里从未放醋瓶子。味觉滋味,醋乃末位。其实,醋在舌蕾上,具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故,一滴醋,也酸。
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记载过一个吝啬鬼夏侯处信,此人到何地步?“信又尝以一小瓶贮醯一升自食,家人不沾余沥。”醯即醋,一小瓶醋自食,家人不能沾一滴。有一天,“仆云:醋尽。信取瓶合于掌上,余数滴,因以口吸之。”此人吝啬到连一滴醋也不放过。
我们家有两瓶醋,一瓶米醋,一瓶镇江醋,我从未想过咪一口。夏侯处信的吝醋,或源于古代的专卖制度。
北宋范镇《东斋记事》:“陕西路转运使请永兴军、秦、坊、同等州官置醋坊,王沂公言:榷酤之法,盖出于前代之不得已。今经费之广,未能省去,官自造醋,细民益见侵夺也。”王沂公指王曾,北宋名相。榷酤之法指酒醋等专卖制度,因酒醋是粮食制品,粮食乃民之本,亦是官府之基。
王曾认为榷酤之法,是前代(包括唐朝)因钱、粮缺乏,而不得已为之。现在官置醋坊,必然影响到民办醋坊,小民(细民)的利益就会被侵夺。王曾一言,爱民之心,油然而出。
到了南宋,醋禁甚至严格到不允许私人买卖。周密《癸辛杂识》:“时寓公皆得自酿,以供宾祭。大父(祖父)虽食醋,亦取之官库。一日,与客持螯,醯味颇异常时,因扣从来,盖先姑婆乳母所为斗许,以备不时之需者。遂令亟去之,曰:毕竟是官司禁物,私家岂可有耶!”
周密讲的这件事比较绕。南宋允许自酿醋(寓公皆得自酿,以供宾祭),但自酿麻烦,故周密祖父平日食醋,也到官置醋坊去买。有一天吃蟹时发觉味道不对,询问从何而来,得知是先姑婆乳母自酿。乳母非自家人,让人知道,有买卖醋的嫌疑!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有禁止的买卖就有走私的厚利,据庄绰《鸡肋编》记载,建炎后有俚语:“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建炎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
醋是制酒的下游产品,似可算一类,但味道不同啊!居然有酒尽而食醋之人:“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梦溪笔谈》)
酒醋混合喝,味一定不佳。但混合起来烧菜,或别具风味。从美食的角度讲,酒用来去腥润香,醋用来软食开胃。古人合起来用,独成佳馔。南宋陈世崇《随隐漫录》记载的“玉食批”(参见本书《坐鱼三斤》),有三款酒醋烹饪的极味:酒醋白腰子、酒醋蹄酥片、酒煎羊二牲醋脑子。
醋有很多种,仅仅《本草纲目》列举的就有:米醋、麦醋、曲醋、糠醋、糟醋、饧醋、桃醋等;袁枚《随园食单》提到了米醋和镇江醋,但他对后者评价“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我倒是认为镇江醋,其酸也纯,其纯也久,其久也藏。
《本草纲目》:“〔弘景曰〕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弘景指陶弘景,南北朝著名的医药家。历代笔记中所记录的,未必真,也未必假。明朝谈迁《枣林杂俎》:“延平府城东北报国寺,五代唐时建。初开山僧尝留醋一缶,经数百年色味不变。”
醋藏愈久,飘香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