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对高校体育课程具有促进作用

三、思政教育对高校体育课程具有促进作用

(一)思政教育能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课程的目的不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专业运动员,而是要按照独特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其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思政教育有很多相似和共通之处。从教育路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看,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突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拥有体育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较强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应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编写校本体育课程教材,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将不同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授课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激发大学生参与高校体育课程的动力,最终达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思政教育能完善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制定

要想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课程,就要明确高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高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动力和热情,促使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思政教育能帮助高校体育课程不断完善自身的课程目标,从而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释放不良情绪和压力,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发展。

(三)思政教育能改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从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情况分析,创新教学方法能提升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认知。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体育运动的魅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较滞后,体育教师一般只是完成大纲中的教学任务,以评价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参与感低,无法被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感染。相比之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比赛教学、严格规则、分组对抗、量化内容等形式能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体会高校体育课程所包含的体育精神,在体育中真正践行法治社会的思维方式。以集体荣誉感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教学比赛和自主体验让大学生广泛了解体育精神内涵,获得思想政治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