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应注意的规律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观以及课程设计观相符合,因此在选择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时,要遵循一定规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不是新开了一门课,而是借助体育课程的平台,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身体机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应从体育课程本身出发,综合考虑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
(一)健身性与价值性相结合
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既要使所选择的体育运动紧扣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魄,也要重视挖掘蕴含在体育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这些教育资源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体育运动中提升自强、自信、自立、坚毅、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和尊重他人、团结友善、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
(二)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在选择和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时,既要保持所选择的内容与体育学科发展相适应,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尊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尊重体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确保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三)预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时,既要尽可能选择那些相对成熟的、稳定的、科学的、正确的高校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填充课程内容,从而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又要主动关注社会发展,为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大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社会适应性。
(四)时代性与传承性相结合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既要使所选择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能够反映出当前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新成果,满足大学生在新时代对体育运动的发展需求,又要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善于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