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项群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项群理论也称为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在一般性的训练和运动项目专项能力训练之间找到契合,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揭示项群竞技(训练)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12]。可见,项群理论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理论是宏观+微观的二元架构,即宏观上的一般体育教育理论和微观上的专项体育教学理论。宏观视角揭示了体育教育的普遍规律,微观视角则立足于某一具体的体育课程,解释了单项体育课程的个体差异及项目教学方法。在这种二元教育架构上,宏观层面强调了体育课程思政理论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束缚了理论探索的触角,使得体育课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不具有针对性,而微观视角虽为某一具体课程或教育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囿于个案教学的专业性及视野的狭窄性,其在教育实践中不具有跨课程的借鉴性。项群理论视角下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弥补二元结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教学的不足,为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学理支撑,更好地揭示同类体育项目之间的共性思政元素和不同体育项目组之间的德育属性差异,进而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在项群理论的启示下,由不同体育项目具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将具有同一德育元素的体育项目归属到同一项群,各个项群不断甄别分化,最终使得具有同一思政元素的体育课程得以“聚类”。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模块时能依据项群思政元素特征进行构建,使得不同体育课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更具有针对性。该理论介于一般教育理论和单项教育理论之间,以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视角探索同类项群和异类项群之间的课程思政教学规律,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二)项群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项群理论的分类方式为体育课程发掘德育元素提供指导
项群理论为不同竞技体育项目的科学训练提供了分类指导,将具有同一竞技特征的项目进行聚合分类,归纳出了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等类目的项群,并以项群为单位探讨其竞技特点,总结训练规律。项群理论在一个较高层次上揭示了同类项群的竞技运动规律,归纳出了同类运动项目的共同属性特征。运动训练学领域内的体育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体育教育学范畴内的体育项目,这也为将项群理论引入体育教育学领域提供了可能性。
项群理论的这种分类归纳思想为体育课程思政带来了良好的启示。体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体育课堂中依据不同运动项目特征,充分发掘德育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更有温度,内容更富内涵。依据项群理论的分类指导思想,将具有相似德育元素的体育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将体育课程思政德育元素项群大致分为:体现团队精神锻炼融入能力的团体项目课程群,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群,超越自我、坚韧不拔的耐力类课程群,不畏强敌、以刚制刚的竞技对抗项目课程群,勇于超越、善于创新的表现难美项目课程群,审时度势、辩证思维的智力项目课程群,等等。通过课程项群分类,可鲜明概括出同一课程群不同课程项目德育属性的共同规律。
2.项群理论潜意识思维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方法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掘思政教育元素,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活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体育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哲学角度讲,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主体(教师)通过客体(体育课程)完善受教育主体(学生)人格的过程。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如何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有效实施,取决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认识,而开展的效果及质量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技术与方法的运用。
在项群理论视角下,可以更加清晰地辨识出不同体育课程的特征,进而把握教学规律。当体育教师接受这种知识模块集合或项群“潜意识”后,就能够将这种意识根植于自己的专业思维之中,并广泛应用于体育实践活动中,项群“潜意识”提供的是一种方法学指导[13],当运用这种方法学去审视体育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活动时,会获得全新的感知。以项群为基本单位去概括和归纳同类体育课程项目的教学规律,该理论超越了单门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视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把握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具有同类德育元素的课程项群,同时比宏观层面的课程思政理论表现得更加深入、准确。项群理论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方法学优势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
3.项群理论加强了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项群理论不仅是体育课程思政理论层面的概括,更为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价值遵循。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项群理论用科学分类的方式展现不同体育课程的特征及规律,为解析课程特征规律提供了方法指导。不同的课程项群可以根据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比重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同时为体育教师制定课程思政目标提供量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