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一)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体化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进行全面规划与系统性建构,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当前研究大都聚焦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主场域”,未见有研究立足整体视域或系统视角,围绕主题展开一体化探索。今后的研究应抓好“线上”“课外”和“一体化”三个关键点,注重一体化研究,推动主题研究的系统化,以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①横向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线上”和“课外”研究。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确保线上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与育人成效掷地有声,值得深思。同时,如何促使课程思政教育在课外相关体育活动中延续,引导学生在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中做到知行合一,也有待探索。②构建全学段体育课程思政模式,从纵向延伸维度加强一体化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全学段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需要突破不同学段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手段单一的问题,使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在学段之间实现有序衔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之间实现学段之间的合理串联,研制全学段一体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纲要,组建体育课程思政全学段一体化的教学研修体系,保障全学段一体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与质量。这些内容都会成为体育课程思政全学段一体化建设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助力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向纵深和广度的拓展。
(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与资源拓展的研究将继续深化
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拓展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关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生命力的重要议题。目前,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发掘凝练的渠道和通路比较单一,涉及的具体运动项目也不够全面,主要思政元素依然以体育精神、体育品德的塑造为主。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拓展范围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内容上。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通过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与发掘的专业手段,提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凝练的成熟度和精准性,构建动态性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新陈代谢”体系,持续扩充新的思政元素及其内涵,调适和剔除适应性不强的思政元素,使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保持新鲜度与持久度的统一。未来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拓展需要在资源类别、资源范围、资源功效、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功夫,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依靠的资源库存丰富、类型完善,实现资源发掘、补充与需求之间的有序联结。
(三)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素养的提升研究
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育教师是关键。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行之有效,重在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说,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课程思政能力与素养直接关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优劣。尽管当前研究也对如何培育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素养、情怀及“守渠”能力等做了初步探讨,但研究的力度与效度尚显不足。同时,考虑到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与素养的培育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未来研究应继续就此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式聚焦。第一,要激发高校体育教师“愿融”的动力,畅通其“愿不愿”“肯不肯”的问题,重在培育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主体意识,强化其以体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促其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第二,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会教”的能力,解决其“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重在强化其挖掘与整合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聚类思政元素并融入体育教学设计、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等方面能力,促其将课程思政理念外化于行。第三,要涵养高校体育教师“育人”的情怀,疏通其“深不深”“久不久”的问题,重在培养其引导学生崇德向善的传道授业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家国情怀等,促其在课程思政育人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提质增效的研究将不断创新
随着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相应建设方法的更新和优化问题也显得非常迫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体育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建设程序直接相关,甚至左右着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进度和结果。目前,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研究,往往与体育课程教学方法、运动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联系在一起,尚未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及推行体系。因此,未来研究若要在质量和社会效应上形成标志性的成果,需要花大气力改进现有的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方法,形成系统的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理论,构建起规范的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方式,用以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方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更多、更专业的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个人提供成熟的方法指导,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的目标指向拥有更为可靠的方法保障。
(五)注重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与评价研究
适时性考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是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主题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近几年,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学界围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积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与评价,已有研究虽有零星关涉,但总体研究匮乏且目前尚未有专门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很有必要对此主题予以重点关注。一是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考察,重点关注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如何科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如何合理设计与实施”、师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各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等问题。二是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考评,重点聚焦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体育教师“融盐在水”的有机融入能力与水平、基于学生有效反馈评测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基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检验立德树人成效、公共体育课与专业体育课程思政成效之异同等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而实现以评促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