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健美操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存在的问题
1.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定位不明确、教案中思政理念贯彻不彻底
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对于健美操教学的规定大同小异,在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课程思政的融入,在教学大纲实施要求部分只有一笔带过的论述指出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这表明学校对于健美操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思政定位不明确,进而造成教师对于思政育人理念范围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以及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健美操教师在教案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不彻底、不全面的现象。健美操教师在教案中突出课程思政的地方仅仅存在于教学目标层面,教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思政的融入和体现还存在漏洞,忽视了健美操教案中细微细节之处的思政育人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挖掘与融入。教师在教案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识和行动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2.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欠缺、师生课程思政意识欠缺
健美操教材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无论是何版本的健美操教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在章节内容和目录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是从健美操概述开始,接着就是健美操基本动作和成套动作等基本知识,最后再加上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竞赛裁判法。虽然会有一些培养学生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素养的描述,但是教材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同时,教材没有明确构建思政育人的内容,教材各部分思政元素挖掘和体现不充分,教材多是静态、定论式和程序式的,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和时代性。
现在健美操教学中已经有思政的身影,但是并没有将课程思政真正系统化和具体化地融到健美操教学中,健美操课程思政的融入缺乏体系化。而且健美操教师的思政融入和挖掘意识、思政育人意识欠缺,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等,健美操教师思政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学生对于课程思政了解欠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思想意识、精神动力欠缺,存在健美操学习的内生动力欠缺问题。而课程思政的最终建设成效体现在学生,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学将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相结合,真正发挥课程思政与健美操专业课融合所带来的育人价值。
3.各个教学要素中课程思政融入缺乏具体化
健美操教师对于健美操教学各个要素的思政挖掘和融入存在片面和欠缺等问题。在健美操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的挖掘和融入不全面,并且健美操理论课教学思政内容缺乏,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在健美操教学方法中,多数教师在健美操理论和实践课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仍然按照传统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思政的融入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忽视结束部分的思政育人价值,并且教学过程思政的融入不全面、不彻底;在教学环境的构建上,多数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到思政教学环境营造的重要性,忽视物质环境的营造;在教学评价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素养,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精神以及思政模块的评价存在缺失,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仍然以传统的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欠缺,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均,存在重视技能轻视品德的倾向。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在重视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立德树人价值的统领和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健美操教学各个要素之中,使之具体化和系统化到健美操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健美操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政素养和思政专业知识欠缺
由于长期从事健美操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许多健美操教师自身的健美操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无问题,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属于健美操教师的专业领域,健美操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经验、方式方法以及对于课程思政内容和要素的把握和定位,造成课程思政与健美操专业课程的融合存在断档,以及对于课程思政与健美操课融合的不重视。因此,要对健美操教师进行长期的思政培训和教育,将好的方法、健美操思政经验、专业课思政经验传授给健美操教师,并内化到教师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2.课程思政建设力度缺乏持久性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存在比较严重的表面化现象,没有深挖思政与健美操专业课教育教学的相通之处,缺乏对于课程思政内容、方式方法、体系的具体研究和明确定位,如同“一阵风”。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存在进程缓慢、效果差强人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组建思政领导小组,构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教材、课程等各个方面,促进各单位协同执行,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3.重视专业素养培育、轻视人格修养培育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总是强调技能技术对学生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和强调为经济社会培养劳动力,使得“经济人、工具人和职业人”在教育视野下显得格外耀眼,忽视了学生人格、品德修养。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下,拜金、功利和消费主义以及西化影响等负面因素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加之一些教师只重视技能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得一些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出现了“高分低德”的问题,这就强调要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本质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基,强调课程思政是方法而不是“加法”,使得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