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
为了加强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使大学生在增强体魄的同时能得到心灵的净化,讲规矩、讲道德、讲品行、讲信仰,扬起理想信念的坚定风帆,就需要对高校体育课程中选择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强化其教育效果。20世纪中期,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就课程内容如何组织的问题提出了三项基本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这对后世课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呈现出了三种常规的方式,即直线式和螺旋式、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但是,由于学科的不同,课程内容组织采取的方式自然也就有所差异。根据体育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有两个。
(一)螺旋式为主、直线式为辅的组织方式
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不以让大学生掌握理论、概念以及原理等抽象的内容为主要目标,而是让大学生在掌握身体锻炼方法以及增强体魄的同时,通过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要结合体育教学环境比较开放、教学空间比较宽阔,而且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等体育课独有的特点,对于具有锻炼价值以及蕴含品格塑造、思想引领的内容,循环往复地加以练习,采用螺旋式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通过日常的体能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坚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团体合作项目(如羽毛球、篮球、体操等),加深大学生对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认识;通过运动实践中角色的分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而对于体育课程中所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历史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师则可以采用直线式的组织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以高校体育课程为载体,以课程中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内容所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要采取横向组织的方式,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学校体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倡导大学生强体魄、树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大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在安排课程内容时也要注意课程要素的纵向衔接。大学期间,学生在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加深对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纵向衔接的研究,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各学期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互联系。只有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构建一个纵横连接的整体网络系统,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个人技能类课程与群体技能类课程的衔接,使大学生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又能懂得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