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晚11点
老范起来撒尿时,又仰头看了看星星,天空变成了深蓝,蓝得像一块印染的土布,土布上满是星星点点的野花。老范想起四十多年前结婚时,他婚房的窗帘就是一块大蓝花土布。
那也是个秋天,那一年算是个丰收年,淮河没有发大水,河滩地里种什么都发旺,红芋、苞芦一串串挂在屋檐下,芝麻、绿豆、花生装了几大缸。他父亲请媒人到王爱梅家说亲的时候,自豪地说:“别的不敢保证,家里的粮食那是吃个三年都吃不空的。”也不知是不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反正,秋收一结束,王爱梅的父母就同意将女儿从河北嫁到河南的黄台子上来。
那时候,“黄台子”还是一个响亮的地名,还是一个正规的村民组,碰上放电影了,人家要是问:“今晚上轮哪个队里放片子了?”台子里的人就会答:“轮到我们黄台子了,到时来家看啊。”二十多年前因淮河治理需要,兴建行洪区,把这一片滩地让出来给洪水走,政府搞庄台迁建。黄台子因为紧靠淮河,滩地又十年九淹,成为第一批淮河行洪区,首当其冲被要求整村迁走,迁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这么多年了,“黄台子”这个村子早没有了,地名也就随着消失了。
老范(那时当然还是小范)结婚那天,黄台子上的所有人家都来帮忙,屋里屋外摆了十桌流水席。烧开水的烧开水,煮羊肉的煮羊肉,炒大锅的炒大锅,放炮仗的放炮仗,吹响器的吹响器,把个黄台子闹翻了。这一带红白喜事都兴“响”,王爱梅母亲结婚前就通过媒人向老范家提了一个要求,娶王爱梅时,男方得请三班“响”。于是,老范的外婆家请了一班,老范的姑姑家请了一班,老范的姨父又请了一班,三班“响”比着吹,吹得家里的那只老公鸡此后三个月没敢啼叫一声。流水席从日头刚出吃到了晚上满天繁星,和老范一般大的小伙子们又在新房里闹了好一会儿,总算散去了。老范闩上房门,拉上蓝布窗帘,吹灭了煤油灯,扭扭捏捏又勇猛决绝地扑向王爱梅时,却听到屋外墙根下哧哧的笑声,那时候王爱梅的耳朵还好着呢,她又急又羞地推开他,指着窗帘那儿。老范拉开窗帘一角往外看,看到几个黑影子兔子样地跑开了,边跑边嘎嘎地笑。老范记得,当年扯开那个蓝土布窗帘一角时,星光照进来,就像一群星星在窗帘布上闪烁一样。待他放下窗帘时,堂前王爱梅陪嫁来的挂钟响了,响了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