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安全系数”
一、不容忽视的“安全系数”
世界卫生组织将高血压标准规定在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这个范围,不知道朋友们认真地去思索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这样的规定究竟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我想,大概与血管的弹性,也就是血管管壁的最大承受能力及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等依据不无关系。
人体中的血管及器官的承受能力,也像我们家里所使用的自来水管道,像火车、汽车上所使用的各种压力元件一样,都有一定的受压范围、一定的压力限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压力突然升高,超过它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时,管道就会发生问题,严重时甚至于会发生“爆裂”现象。我们体内的血管也是这样,也必须限制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也就是说,18.7~12千帕这个数据,就是血管的安全压力范围。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血压只有保持在这个压力范围内,才能够保证生命的安全。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全系数”。
然而,心脏作为原动力,年长日久,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收缩、舒张,舒张、收缩这项工作。工作时,血液从心脏泵出,通过长短、粗细不等的血管,冲破重重阻力,将各类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处,因为有些组织、器官路途遥远,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力,形成高压血流才能够顺利地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达目的地。而这样的高压血流在输送物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对血管构成无休止的冲击力,就像自行车、汽车的内胎一样,在不断地对其充气的过程中会发生舒张、收缩,收缩、舒张的现象,年长日久便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失去弹性,发生硬化。虽然血管的构造很坚固,也具有很好的弹性,但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工作当中出现的正常磨耗,还会发生病变、锈蚀以及自然衰老等现象。在人的一生之中,只要心脏跳动,这种现象就会存在,就会对血管构成威胁。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只是指血压在正常压力范围内对血管构成的正常损耗,还谈不到伤害的程度,与高血压对人体脏器的损害还不能够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