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就寝前散步

二、就寝前散步

我经常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各个时间段做过血压测量。从实际得出的数据中发现,适当运动确实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我在每天的体育锻炼中发现,有些中老年朋友在锻炼身体时存在着许多误区。较为明显的是有些人在运动时,不能够做到量力而行。他们错误的认为运动量愈大对身体才愈有益,把锻炼当成了竞技。还有一些中老年朋友跟年青人比,他们看别人从事什么样的运动,也不管该项目有多大的运动量,也不考虑自己的年龄与身体状况,就跟着学。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非但没能起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毛病。更有甚者,因超负荷的运动,突发心脏病或脑出血。

青少年锻炼身体的意图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中老年朋友锻炼身体的目的,则在于舒筋活血、活血化淤、延年益寿,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青少年强身健体,确实必须施以大的运动量才能收到理想效果,而中老年朋友以舒筋活血为目的的锻炼,则要视自身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身体健康的人虽然可以加大运动量,但由于年龄因素所致,运动量也不可过大,因为超负荷的运动量,是用心脏的加速跳动这样的条件换来的。对于那些患有心功能不足及冠心病的朋友,运动量过大时,很容易出现一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及心绞痛,严重者引起心衰加重或猝死等。对于这些朋友来说,运动时除谨慎行事外,还要随身携带少量的急救药物。对于行动不便、腿脚不灵活的老人,身边还要有人陪护,以确保安全

关于锻炼究竟是选择在晚间好,还是早晨好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我以为除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要看居住地周围的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据我所知,大多数朋友都习惯于在早晨锻炼,我却选择在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我这样做的道理究竟在哪里呢?

家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早饭由于怕耽误上班,对付一口就上班去了;午饭在班上吃顿经济型盒饭,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的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营养;晚间一家人聚在一块,改善一下伙食,补充一下营养,其乐无穷。这是我们中国人几辈子留传下来的传统,不容易改掉。所以,晚饭后,肚子里有了“油水”以后,倒下就睡觉,容易引起身体发胖,血脂升高。我选择在晚间这段时间锻炼身体,目的在于将“收入”转为“支出”,免得由此引发高脂血症。

一个人昼夜24小时的血压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夜晚睡眠时血压偏低,清晨起床后至中午这段时间的血压逐渐升高。而经过无数次的测量,我的血压则是在劳累一整天之后,每天傍晚的这段时光的血压偏高。因为我的血压属于“临界型”的这个范围  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这样的血压,一到了晚饭前后的这段时间,就感到两难。服药吧,晚间睡觉之前服降压药物极不科学,因为人在晚间睡眠后,血压本来就会逐渐降低,再加上服用降压药物,因此晚间睡眠的这段时间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人并不鲜见;不服药吧,心里又不踏实,害怕在睡觉时出事。我采取晚饭以后运动,就是根据自身这样的一种特殊情况,再加上晚间这段特殊的时间段对血压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即每天利用晚饭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步行5公里(其中正向、逆向各半),洗个热水澡或烫烫脚再就寝。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晚饭后快步行走5公里后洗个热水澡,血压可下降1.33千帕(10毫米汞柱)左右。睡觉前的血压基本保持在标准状态。另外,人到50岁以后,容易失眠,而晚间锻炼后,睡眠质量能达到最佳状态,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好处。因为睡眠质量欠佳,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心率不稳,以及神经功能失调等毛病的发生。

据我了解,很多家庭在一日三餐的安排上有这样的规律性,叫做“早吃饱,午吃好,晚饭糊弄糊弄就可以了”。我认为,晚饭由于糊弄,加上漫漫长夜,胃里的食物消耗殆尽所引起的低血糖,再加上清晨固有的心率、血压偏低,以及由于体内严重缺水所造成的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等情况,老年人晨练的习惯是很不科学的。为什么某些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大都发生在清晨这个时间段?我认为就是上面所谈的那些原因所造成的。至于谈到人们为什么多选择在清晨这段时间锻炼,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睡醒了,仍躺在床上觉得不舒服而逐渐养成的习惯。至于究竟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恐怕还没有专人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晚饭后至就寝前这段时间进行锻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身边的一些老年朋友看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说看我的外部形象和我的实际年龄,起码相差10岁,后来大家都跟着我学,大伙在一块锻炼。通过几年的摸索,人们都说这种运动方法好,还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叫做“正向跑,逆向走,管保活到九十九”。

另外有一点须说明的是,此种活动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适当调整运动方式。比如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适宜用后退的方式运动的朋友,则可以选择前进的方式进行。年纪不算太大、身体素质好、心脏没有毛病的朋友,也可以慢跑。我初锻炼时,以散步的方式进行,感觉适应后,便改为正向快步走,近年来又实行正向慢跑。另外,像爬山、游泳等运动,降压效果都很好。但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及年老行动不便者,要慎重,须有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