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戒过度焦虑

二、戒过度焦虑

焦虑,即过度忧虑,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心焦”。有这种心理的朋友,并非他的身上真的有许许多多能够让他感到焦虑、发愁的事情。我在十多年前,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焦虑。现在认真思索一下,它的症结在于心理作用。凡具有这样心理状态的人,用一句不太礼貌的语言来形容,是“没事找事”,心里本来没有发愁的事情,闲得无聊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去弄出点能够使自己“发愁”的事儿去“愁一愁”。这种人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外界事物容易对他引起“条件反射”。比如,他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生了病,这时他就会发愁:万一我的小孩也生了病怎么办?本来他的家庭过的是吃穿不愁的日子,他会在突然间发愁,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要饭的人,他就想:万一我们一家人将来走到这一步了怎么办?本来他的身体只是有点小毛病,他每时每刻都在发愁:我的病能治好吗?万一“不行了”的那一天怎么办等。

有的朋友会问:多愁善感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吗?我告诉您,不但有,且关系还相当密切!因为长期的发愁、焦虑,能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人体内儿茶酚胺升高,从而引起精神高度紧张,造成心率过速、血压升高,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经常焦虑的朋友来说,彻底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条。

⒈“找乐子”

也就是去寻找能够使自己开心的事。人老了,闲暇时间增多了,闲着没事可干时,大都有怀旧的习惯。这习惯的结果是能够引起联想。当您想起过去的那些“败走麦城”的经过,又联想到眼前一桩桩解不开的难题时,便会引起发愁、焦虑;当您回忆到年青时代的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壮举”时,心里就会感到很开心。这时,您不妨多想想“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少想那些“败走麦城”的闹心事。其实,“找乐子”的方法很多,如听音乐、聊天、逛商场、看电影等都行,只要能使自己高兴就可以。这样做,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说不尽的好处。

⒉分散注意力

因为人在焦虑发愁时,精力非常集中,感情也十分的“专一”。那么就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的方法,去分散您的注意力,去引导、扭转大脑思维的方式,使大脑不至于“一条道儿跑到黑”!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地就能把发愁的事情忘记。

⒊自我安慰

因为过去我也经常焦虑,我就是使用的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得以康复的。我一旦遇到愁事,用分散注意力及找乐子的方法都不起作用时,就在内心里安慰自己:你这是干吗呢?你就是愁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就这样,一方面在内心里安慰自己,一方面又去找乐子。慢慢地,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就把心中的愁事给忘记了。

除此之外,如今我的身体能够得以康复,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有一个好妻子。我病得最严重的时候,曾经达到陷入焦虑中不能自拔的程度。长期焦虑能够引起失眠、健忘、食欲缺乏、浑身冒冷汗、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若不及时治疗,继续下去,可转变成神经官能症。有大约三四年的时间,我因焦虑,病得连走路都费劲,有时连头都抬不起来。我那时才30岁出头。我曾经想到过自杀。我妻子经常搀扶着我。我有时把脑袋放在她的肩上,她一面陪我散步,一面对我进行心理抚慰……可以肯定地说,我的身体如今得到康复、能够活到如今,我的妻子功不可没。我在写作此书时,再回忆起这一段夫妻恩爱的时光,竟然达到泪流满面的程度!我在此带上一笔,一是表示对我妻子发自内心的感谢,二是告慰天下的妻子,假如您的丈夫也曾患此病,您千万要有耐心,要在精神上给予他帮助,千万不要给他施加精神方面的压力。您若能像我的妻子那样,我敢保证,您会为您丈夫身体的康复,提供了一条最为有力的帮助!

我的身体恢复健康以后,才在内心里突然间明白过来:别说没有值得整天焦虑、发愁的事情,即使是真的有许多值得发愁的事情,可发愁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样的焦虑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