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为高血压埋下了重磅炸弹

五、动脉粥样硬化为高血压埋下了重磅炸弹

在与中老年朋友们的接触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血压超过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心脑血管就容易发生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要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中的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因这个问题谈起。

大多数人认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体内胆固醇增高造成血脂升高。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粥样”与“硬化”,两者应当区别开来。也就是说,造成血管管壁上挂满了粥样赘生物,最终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罪魁祸首是高脂血症,而导致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则是高血压。

凡是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知道,给自行车充气的气门芯的材料,是用优质橡胶做成的。橡胶在常温条件下,不但具有良好的弹性,还有非常耐用的特点。但到了冬季,特别是当气温低于-30℃时,即便是质量上乘的橡胶制品,也只能够使用8~10天;遇上质量欠佳的产品,有时只充1~2次气,便失去了弹性,出现硬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超低温,二是由于不间断地对其充气所造成的。因为橡胶在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下,会发生严重的收缩现象,收缩以后的气门芯管径会变细变脆,变细变脆后的橡胶制品经过无休止地膨胀、收缩,会逐渐失去弹性而发生硬化现象,由此我想到了人的血管。我们的血管虽然大多处于常温状态下,但它所处的“工作环境”远不如自行车上的气门芯。原因在于:

⒈有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我想任何人都不可否认,即人从生命开始孕育,一直到死亡前的近百年间,其血管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收缩、舒张的状态中,它没有闲着的时候。

⒉血管的外周包含丰富的脂肪层,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壁也依附着一层富含脂肪的赘生物。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时,脂肪层会发生迅速的凝固现象,由于受到“冷缩”状态的影响,使该处的血管处于“半硬化状态”。

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当中,我还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人体中,那些血流量大的血管,如脑动脉、冠状动脉等,更容易发生早期硬化现象。究其原因,我常常想起自行车上所使用的气门芯。从质量方面比较,人的血管与用橡胶做的气门芯相比,孰优孰劣,我以为并不重要,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的是能够加速血管硬化的理论性根据,由此所得到的某种启发。试想人的心脏假如按每分钟跳动70次计算,那么一个人的心脏24小时跳动量就高达100 800次。也就是说,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等血流量大的血管每天最低要受到来自血液十多万次的冲击。这还只是对健康人而言,因为身体健康的人的心率、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冲击的压强也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对血管壁的伤害相对会轻些。假如是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他的血管每天所受到的冲击波可能还要远远超过正常值。虽然我们的血管与气门芯相比较是处于常温环境下,但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如血液流动的阻力对血管壁构成的伤害,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不利因素对血管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气候变化、本人的情绪、家族遗传因素、自然衰老因素等对血管的影响,均为最终导致动脉硬化的不利因素。

高血压最终造成的是人体器官的病理性改变。早期发生周身微小动脉痉挛,时间久了,血管壁由于缺氧,会发生透明样变性,血管壁弹性纤维增生,管壁变厚、管径变窄,各脏器也会相继发生改变。在脑部就表现为脑动脉硬化。初期患者会经常性地感觉到头痛、头晕、头昏、头胀,视力减退、眼前出现黑矇、眼球发胀及听力减退、步态不稳等症状。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可继发脑血栓、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类疾病;在心脏,则表现为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后,管径变窄,最终会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发生完全性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从而发生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

以上所谈的问题,从表面看起来,是由于血压升高而引起的,但其病根还在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这两方面。动脉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其他脂类物质的增高引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脂血症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后,原来光滑的血管内壁结满了小米粥样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会发生破裂。破裂的赘生物脱落后会很快凝结成为栓子,栓子随血液流动,当遇到由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管径变细的地方时,会发生血流受阻、断流或完全性阻塞,这种现象发生在脑部,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发生在冠状动脉,便是缺血性心肌病。这便是由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后,管径会变脆、变细,当它们承受不了高压血流的冲击而发生破裂时,便成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医学知识加油站

正常血压与高血压分期

img2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