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  研究背景

21.1.1 研究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比尔·盖茨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比尔盖茨第一次提到物联网的概念,但是有限的无线网络硬件和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体系的“物联网”的设想。

美国汽车公司(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它是基于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为传感器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对于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创建了一些比较适用的传感网。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传感网络是下一个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小到牙刷、纸巾,大到房子、车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未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是多种传感通信设备和手段的运用,M2M(即人和人、人和事物、事物之间)连接到互联网,一个智能识别、定位网络、远程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整合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变革、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开端和基石,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我们通常能看到和感觉的世界,“物质”是普遍的和不断变化的个体,在“对象”和“对象”,“链接”到“必然”之间的联系,必然“联”到“网”中来,这里所说的“对象”是一个传感装置,通过无缝覆盖的通信技术正在促使传统行业转型和开放,利用智慧设备和无线监控领域的有机结合,给予智慧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管理系统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