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浇一次定植水,浇水量以浇透且不渗向垄沟为准,以保证母株的成活。草莓母株成活后,由于是早春天气,温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土温较低,土壤蒸发量小,根据土壤墒情,每隔2~3天浇1次水,浇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浇水更加降低土温,影响种苗根系的生长。种苗抽生匍匐茎以后,需水量变大,浇水时间要长一些,可每天浇1次水,每亩灌溉量在2t左右。进入盛夏,如果下午蒸发量大,发现畦面缺水,还要再次浇水,为草莓苗补水的同时,还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浇水频率和浇水量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和天气情况确定,标准是见干见湿,不要一次性浇得太多,也不能等干旱严重时再浇。
雨季的时候,还要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把雨水从田间排到外面,减少雨水浸泡草莓苗的时间,防止草莓炭疽病的发生。
小技巧
(1)保温、保湿 进行露地育苗时,在草莓母株定植时温度还比较低,北京地区春季风速大,所以母株定植时尤其要注意保温、保湿。可采取膜下定植的方式来保温、保湿,即定植前在畦上用竹片和塑料薄膜搭建宽60cm左右的小拱棚,定植后随即封闭小拱棚,将小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用土压严。这样搭建小拱棚既能在定植前提高地温,又能在定植后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防止早春露地栽培的草莓母株因低温和风大造成失水导致生长不良。
(2)卧栽 露地育苗的草莓苗定植在临时搭建的小拱棚内,定植时可采取卧栽的方法,这样既不容易窝根,又不会因为草莓母株太高导致顶部顶住棚膜。如果草莓母株顶住棚膜,刮风时会因棚膜晃动而导致草莓母株晃动,造成根系晃动不易成活。
(3)提高成活率 定植后将草莓母株两侧的土壤稍微按一下,使土壤紧实,避免土壤太松,影响草莓母株成活。
(4)淘汰草莓苗 凡是遭水浸泡过的草莓苗都不要再使用,即使当时草莓苗没有死亡,生产上定植后也会出现死苗、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等现象。
(5)遭水浸泡后的土壤处理 遭水浸泡过的土壤一定要进行深翻、改良,改善土壤质地结构,使其适合草莓生长。
(6)滴灌带的选择 给草莓母株灌溉时,选择滴孔间距为20cm的滴灌带,不要选择滴孔间距太大的滴灌带,滴孔间距大容易造成灌水不均匀,畦面干湿不一致,容易为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
后期为子苗灌溉时,距离母株40cm处铺设一条滴灌带,滴孔间距为15cm,草莓子苗在人工压茎时让子苗排在滴灌带周围。要经常检查滴灌带的滴水是否正常,滴眼是否被杂物堵住,滴灌带是否破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滴灌带滴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