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定植要点
1.定植方向
草莓苗的花序从新茎上伸出有一定的规律,即从弓背方向伸出,为了便于授粉和采收,应使每株抽出的花序均在同一方向。因此,一般高垄定植时,花序方向即弓背应朝向草莓畦外侧,使花序伸到畦面外侧坡上结果,便于蜜蜂授粉和果实采收。
【提示】 草莓种苗匍匐茎抽生的方向与弓背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实际定植过程中,一般将弓背朝向草莓畦外侧,如果种苗已抽出匍匐茎,在定植时,可根据匍匐茎方向判断定植方向,即将抽生匍匐茎一侧朝向草莓畦外侧。
卧栽可提高成活率。卧栽就是在栽培过程中采用槽式栽培,在草苺畦表面挖个深15cm的槽,其中一侧为直立,将草莓苗像种大葱一样按照固定株距斜码放,将土埋住草莓苗根系2/3,稍微压实,沟灌水。要缓慢灌满,自然下渗。草莓苗不需要直立种植。第2天覆盖住剩余的根系,这样草莓定植成活率高。
浇水技巧如下:浇完定植水,草莓根系露出1cm,在第2天早上再将露出的1cm根系覆盖好再结合浇水。第1天根系露出1cm是为了让刚定植的草莓根系能呼吸到氧气。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草莓的成活率,并且不埋芯,杜绝芽枯病和弱苗现象。
【提示】 对于土壤黏重、只铺设一根滴灌管的草莓畦面而言,建议在定植时,将行距由20cm减少到16cm或18cm,即向中间靠拢,便于浇水,行距太宽则容易失水。
2.定植深度
定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关键。合理的定植深度应使苗芯的茎部与地面平齐,使苗芯不被土淹没,做到“深不埋芯,浅不露根”。定植过深,苗芯被土埋住,易造成烂芯死苗;定植过浅,根茎外露,不易产生新根,易使苗干枯并死亡。如果畦面不平或土壤过暄,浇水后易造成草莓苗被冲或淤芯现象,降低成活率。因此,定植前必须整平畦面,沉实土壤。
定植时为了快速简单地掌握定植深度,可以用手的大拇指、食指捏住草莓种苗,大拇指的指甲根部与草莓的根茎部对齐,如果埋土时发现大拇指的指甲根部埋入土中,就证明草莓苗埋深了;如果大拇指指甲露多了,就证明埋浅了。在生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操作,将土压实的过程中由于用力较大会将草莓根系翘起,形成W形草莓根系分布,这样草莓容易死亡;由于用力较大,在草莓的根茎部形成一个坑,在未浇水的时候不觉得种植深,可浇水后周围的土向中央移动,埋住草莓芯也会造成草莓死亡。为此建议在种草莓时可以将草莓的弓背朝外,将草莓苗倾斜种植在畦面上,草莓的成活率会提高。
【提示】 很多草莓种植户在定植草莓苗时往往密植,认为苗多能高产。其实,由于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因此只有适当稀植才能高产。在实践生产中,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以合理稀植为好,一般每亩栽草莓苗8000~10000株。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采取前期密植,加强叶片管理,中后期适当逐渐疏除部分植株的管理办法,以叶枝不拥挤为准,从而提高总产量和总效益。
在定植时,要注意种苗的存放。还没来得及定植的种苗,放在避风、阴凉的地方,可有效降低种苗的蒸腾作用,保持其活力。对于暂时存放的草莓种苗,若发现根系失水,需及时喷水,最好采取全株喷水,也可用湿草苫盖在草莓种苗上,缓解草莓根系失水的速度,保持根系的含水量。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具体定植时间应尽量选择在下午光照不是很强的时候,一般在15:00以后或阴天定植最好。定植时不使用遮阳网,加强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另外,夜间低温还利于缓苗。北京地区在9月5日~9月10日定植,草莓的成活率和丰产性最佳。
基质苗容易早衰,出现团棵现象,即根系团在一起,不向外延伸生长,所以在定植时应适当去除一部分基质。具体标准为拿手捏一下,根系松散,以自然下垂为宜,过长的根系需进行适当修剪,保留15~20cm。
【提示】 对于刚入门的种植者,种植深度把握宁浅勿深,露出一定的根系来,待定植水渗透充分,再将露根的草莓苗进行覆土,将根系盖严。
浇水时利用水管缓水慢浇,让水缓慢下渗,将定植穴沉实,之后才可以使用滴管,见明水即可。浇水时应围绕草莓苗四周进行,让水淌满定植穴,不应对着草莓苗浇水,防止草莓苗被冲倒,根系外露。浇完水最好再滴入噁霉灵进行枯萎病的初步防治。
生根粉能促进草莓根系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在定植前,可用5~10mg/L萘乙酸或萘乙酸钠溶液,浸泡根系2~6h,以提高草莓缓苗成活率。对种植新手,不建议使用生根粉,因为浓度不好把握,使用量往往容易过高,反而抑制生长,不利于缓苗。也可使用生物菌剂蘸根,建议最好选用低浓度生物菌剂,一般选用放线菌较多,尽量不要用高浓度的芽孢杆菌,尤其是巨噬芽孢菌类,杀菌的同时也影响了草莓根际氧气的供应,不利于缓苗。
【注意】 对于保水性差的沙性土壤,在定植完成后,用脚外侧将草莓苗的一侧土壤略微踏实,有利于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