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植株管理
1.缓苗期间不宜进行植株整理
缓苗期间,若摘除老叶、匍匐茎等,一是会造成伤口,增加病菌侵染,导致病虫害发生,降低种苗抗性;二是会晃动根系,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从而增加缓苗时间,影响种苗的成活率。同时,缓苗期间不要喷施任何叶面肥,所有肥料或农药对叶面都有一定的灼伤作用。新叶展开后采用叶面喷施补肥。
【提示】 常见淤芯苗的错误处理方法,是将草莓苗直接上提,造成草莓根系下部空虚,无法正常着生,造成死苗现象。正确的方法是:草莓定植后第2天要及时检查,对于淤芯苗,要用铁丝将草莓苗周围的淤土挑开露出草莓芯,尽量不要用钝器,在草莓苗根部简单地拨开周围的泥土,因为此时草莓苗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很高,用加大的工具很容易在草莓苗根部形成泥块,不利于草莓生长;对于露根苗要用潮湿的土覆盖在草莓苗根部,在后期中耕时注意覆土即可,尽量不要拨出。如果大面积淤芯,则要用平铲在畦面适当下铲,以露出新茎为原则。
2.修补畦面
在定植草莓苗和浇水时都会造成草莓畦面不同程度的损坏,畦面毁坏后要及时修补,如果修补时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则暂时不要补,否则草莓畦修补部分就会严重板结,造成土壤的透气性下降,不利于草莓苗生长;如果土壤含水量较小,土壤较干也不利于修补草莓畦。修补的最佳时间是用手轻轻一攥土壤成团,松手后不散团就可以修补畦了。修畦最好在早晨进行,此时土壤潮湿易操作。工具最好用小平锹,便于铲土和拍打草莓畦两侧。
3.正确判断种苗成活
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观察来判断种苗是否成活:
1)观察芯叶颜色。种苗成活说明根系已经生长出新的须根,能进行正常的水分代谢,根据顶端优势原则,此时芯叶供水充分,显现嫩绿色;而缓苗未成功种苗的芯叶,则因缺水显现深绿色。
2)观察芯叶是否吐水。种苗成活,其芯叶叶尖有吐水现象。吐水是根系正常活动的一种表现,也是证明草莓地上部分成活的依据之一。
3)观察种苗的整体状况。种苗整体瘫软,叶片发灰,则说明种苗还未成活,仍需要几天缓苗。成活种苗则从芯叶向外逐步挺立,叶片逐步恢复绿色。
4.谨防芯叶打卷
根系是吸收水分、营养的重要器官,根系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种苗的质量、后期果品的产量等。苗期出现芯叶打卷是根系发育不良的外部表现。
(1)发生原因
1)定植前种苗根系修剪过短,影响根部正常生长。草莓种苗根部修剪一般保留15~20cm。
2)种苗根部抱团,未展开根系就直接定植,导致定植后根系很难深扎,造成种苗根系浅,稳定性差。
3)缓苗期浇水过多,使土壤的含水量过大,导致生根困难。
(2)解决措施
1)调整浇水时间及用量:6:00或17:00以后浇水,浇水见干见湿。晴天10:00或15:00左右可补浇1次,用滴灌设施浇10min即可。
2)合理使用遮阳网:晴天8:00~15:00使用遮阳网。种苗根系若腐烂,其吸水性较差,遮阳网能有效减弱种苗叶面的蒸腾作用,从而降低根系压力,避免种苗失水死亡。
3)化学药剂防治:用碧护5000倍液加96%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1灌根。碧护主要起增强种苗抗性的作用,噁霉灵主要起抑制或杀死病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