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塑料薄膜地面覆盖的简称。它是利用很薄的塑料薄膜紧贴在地面上进行覆盖的一种栽培方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既简单又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
1.地膜的种类
(1)黑色地膜 在草莓生产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高压低密度的聚乙烯黑色地膜,宽度为0.5~0.8m,厚度为0.008~0.01mm。覆盖黑色地膜后可明显降低地温,透光率低,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可以拉长果个。
(2)黑白双面地膜 黑白双面地膜一面为乳白色,另一面为黑色,厚度为0.02~0.025mm。乳白色向上,有反光降温的作用;黑色向下,有灭草的作用。夏季高温时,黑白双面地膜降温除草的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
(3)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的透光率在60%左右,能够反射紫外线,地面覆盖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色。
(4)红色地膜 红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草莓生长,草莓植株会利用更多的能量进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红色地膜能透射红光,同时可阻挡其他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使作物生长旺盛,有利于草莓果实转色,提高着色度和糖度。
(5)绿色地膜 绿色地膜可以起到除草、增温的作用。覆盖绿色地膜能使草莓植株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可见光的透过量也减少,但绿光增加,因而能抑制杂草的叶绿素形成,可降低地膜覆盖下杂草的光合作用,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它对于土壤的增温作用强于黑色膜,对草莓等作物也有促进地上部生长和改进品质的作用。但绿色地膜价格较贵,并且易老化,使用期缩短。
2.覆盖地膜的优点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提高土壤温度。由于透明地膜容易透过短波辐射,而不易透过长波辐射,同时地膜减少了水分蒸发的潜热放热,因此,白天太阳光大量透过地膜而使地温升高,并不断向下传导而使下层土壤升温。夜间土壤内热量的长波辐射不易透过地膜而使土壤中热量流失较少,所以,扣膜后的地温高于露地。地膜的增温效果因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2)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覆盖地膜后,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少,故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土壤水分稳定,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
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由于地膜覆盖,膜下土壤的温度、湿度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养分分解快,因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均比露地增加。
4)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由于地膜覆盖后能避免土壤表面风吹、雨淋的冲击,减少了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人工和机械操作的践踏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使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气态、液态、固态)比和团粒结构等均优于露地。
5)防止地表盐分富集。由于地膜切断了水分和大气交换的通道,大大减少了土壤的水分蒸发量,从而也减少了随水分带到土壤表面的盐分,防止土壤返盐。
(2)对近地面小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膜具有反光作用,可以增加光照,有利于草莓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产物积累;地膜覆盖还可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对草莓生育的影响 地膜覆盖为草莓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了草莓根系的发育,草莓生长健壮,自身抗性增强,使草莓生长发育加快,各生育期相应提前,因而可以提早成熟,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4)其他效应 防除杂草;节省劳动力;节水抗旱。
3.操作规程
地膜覆盖时间以扣膜保温后7~10天为宜,应选在花序抽生之前进行,以免扣膜操作时弄折花序,影响开花和结果。
(1)温室彻底消毒 在扣地膜时要对草莓温室进行彻底的消毒来防治各种病害,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后消毒。在草莓生产中常见的如红蜘蛛、蚜虫、白粉病、菜青虫等在扣棚以后易发生,会在相对密闭、温暖、湿润的温室内快速繁殖,危害草莓生产。为此,在扣膜前要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米西达等药剂,对整个草莓棚进行周到细致的喷施,在喷施时要将草莓植株和草莓畦、温室过道、后墙、温室两侧山墙、温室前脚1m处都均匀喷施,不要遗漏。这次的喷液量为400m2的温室要求75~90L药液。
除喷药外,适当在草莓畦面撒施硫黄粉,但不能过量,否则硫黄过多会造成土壤酸化,硬度下降,根腐病发生严重等。
为了覆膜后便于草莓管理,要做好以下两件事。其一是平整草莓畦面,要打碎坷垃,对于高出的部分轻轻铲除,尽量不要裸露草莓根系,畦面要平整细碎,以便使地膜能贴近地面保持地膜平整;其二是整理滴灌带,确保滴水均匀。如果畦面很高就将畦面稍挖一个浅沟,将滴灌带顺直。如果草莓植株低于畦面,不严重的要稍添点土,比较严重的要用消毒的秸秆垫在下面,垫秸秆时要稍高点,因为滴灌带充满水时会下压,秸秆下陷影响滴灌效果。将滴灌带在经过整理的畦面上顺直,用铁丝弯成U形固定在畦面中央。
(2)铺设地膜 根据垄宽选择地膜宽度,一般选择90~120cm宽幅的地膜。
在盖膜时顺行把地膜平铺覆盖在草莓植株上,使膜面伸展不皱,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中常采用2块地膜,搭茬在草莓畦中间,搭茬重合长度保持在20cm左右。地膜长度超过畦面长度1m左右,两端都要有足够的余量埋入土中,不仅美观,也保证地膜相对严密(见彩图32)。采用该种方式铺设地膜与传统的整块铺设地膜方式相比,操作方便,大大降低劳动量,不仅不容易折茎,而且中耕除草、追肥等操作都容易进行。
盖地膜时,随盖随破膜,将苗掏至膜上。破膜掏出草莓苗的时候要保持破洞尽量小,避免开口过大影响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注意将草莓整个地上部分全部掏出,否则遗留下的草莓叶片很容易霉烂而滋生致病微生物,影响草莓正常生长。覆膜时应选择在无风天气,下午草莓叶片变软后进行,避免早上由于草莓叶片较脆,在掏苗时容易折断叶片和叶柄。
小技巧
1)巧用工具展平地膜:在实践生产中广大种植户摸索出一种更加便捷的展平地膜的方法。在垄的北端用一个架子将地膜卷架起,由1个人从垄间将地膜拉向温室前底脚,并将地膜展平埋入垄南端土中,根据垄长度在北端割断地膜,展平后埋入土中。
2)适当浇水使地膜贴合:为了使草莓畦面和地膜紧密贴近,防止风吹起地膜,覆盖地膜后要适当浇水以使草莓畦面湿润,便于地膜紧贴在草莓畦上。
3)防止地膜抖动:由于温度较高,草莓还没现蕾且需要低温,温室大棚膜不能密封,风口打开,有时风较大,可使地膜剧烈抖动,影响地膜的效果。为此,在未密封棚膜的时候还要用装上松软土的塑料袋每隔一段就压一下,畦头用较大的袋子压,中间用相对较小的袋子压,可以有效地防止地膜抖动。在压地膜时不要用尖锐的物品,否则容易划破地膜,从而影响地膜的效果发挥。
4)花序抽出后地膜铺设的方法:在生产中,时常会出现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铺设地膜的最佳时间,导致花序已抽出。此时在铺设地膜时,如果继续采取破洞提苗的方式,容易弄折花序,影响草莓生长。如果花序已抽出,在铺设地膜时,可将在草莓植株根系部位的地膜用剪刀从边缘一分为二,剪开约20cm长,然后将地膜从两侧将草莓植株根系包裹起来,最后将接口处固定严实,如此可避免花序被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