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

在温室草莓生产上目前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尤其是氮、磷、钾肥过量施用,再加上长期连作,使土壤盐碱化与盐渍化,从而使土壤结构变差,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微生物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既浪费肥料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所以,科学施肥是实现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已成为现代草莓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1.草莓科学施肥的三大定律

(1)报酬递减定律 在生产上施肥要有限度,不是施肥越多越增产,超过合理施肥量上限就是盲目施肥。

在生产中草莓无法实现增产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氮、磷、钾肥每年的重复性施用,导致大量元素富集,产量难以增加。为此,在草莓生产中应合理施肥,尽量少施用氮、磷、钾肥料。

(2)不可替代定律 在生产上无论大量元素还是中微量元素,都需要供给,做到平衡供给养分。

在生产中草莓无法实现增产的原因之二是:历年来施用的大量元素肥料过多,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过少,导致营养供给不均衡。建议合理施肥,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

(3)最小养分定律 在生产中施肥时,应找出各种养分的比例关系,确定土壤中最小养分元素,有针对性地施肥,即俗话说“缺啥补啥”,才可收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在生产中草莓无法实现增产的原因之三是:由于不注重微量元素肥的补充,导致像铜、锰、锌、硼等这些营养成分缺乏,从而影响草莓的生长。

科学施肥的目的就是调节草莓产量,改善草莓品质,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肥料的种类有很多,我们在草莓生产操作中要根据以上三大定律,做到因土、因生长时期平衡施肥,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2.草莓科学施肥的技术要点

(1)草莓是喜肥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肥的需求不同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多。氮肥不仅可促进草莓茎叶生长,还可促进花芽、花序和浆果的发育;磷肥能促进草莓花芽的形成,提高结果能力;钾肥能促进草莓浆果肥大成熟,提高含糖量,提升果实品质。草莓根系较浅,吸肥能力强,养分需要量大,对养分非常敏感,施肥过多或不足都给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带来不良影响。草莓生长初期吸肥量很少,开花以后需肥量逐渐增多,随着果实不断采摘,需肥量也随之增多,特别是对钾和氮的需要量最多,在采收旺期对钾的需要量要超过对氮的需要量。草莓对磷的需要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较少,但缺磷时草莓新生叶形成慢,产量低,糖分含量少。磷过量又会降低草莓的光泽度。定植后对钾的需要量最多,其次是氮、钙、磷、镁、硼。对钾和氮的需要量随着生育期的生长进展而逐渐增加,当采摘开始时,需要量急剧增加,磷和镁呈直线缓慢吸收状态。每生产1000kg草莓需要吸收氮(N)6~10kg、磷(P2O5)2.5~4kg、钾(K2O)9~13kg。草莓对氯非常敏感,施含氯肥料会影响草莓品质,应控制含氯化肥的施用。

在生产上,草莓施肥主要有增施底肥、随水追肥、叶面喷肥等方式。温室草莓生产从9月左右开始定植,一直到次年6月左右。由于其生长量大、生产周期长、产量品质要求高等特点,无论以上哪种施肥方式都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为了保证草莓栽培优质高效,在生产中要使用腐熟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增加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平衡科学施肥。

(2)叶面肥施用的技术要点 叶面施肥是施肥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叶面施肥有肥效快、针对性强、施用方便、用量少等特点。温室草莓通过叶面施肥,可以补充钾和微量元素。草莓生长对钙、钼和铜等需求较多,叶面喷施钙、钼和铜,可以平衡草莓营养,减少草莓的病害,提高草莓产量。

1)叶面施肥的优缺点:一般来讲,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的初期,叶片有吸收养分的能力,并且对某些矿质元素的吸收比根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根外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的有效途径,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与根供应养分相比,通过叶片直接提供营养物质是一种见效快、效率高的施肥方式。这种方式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特别是锌、铜、铁、锰等中微量元素。此外,还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赤霉素等可与肥料同时进行叶面喷施。例如,草莓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元素,可进行叶面喷施,以弥补根系吸收的不足。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由于土壤有效水缺乏,不仅使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降低,而且使施入土壤的肥料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常因营养缺乏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叶面施肥能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达到矫正养分缺乏的目的。

叶面施肥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叶面施肥虽然见效快,但往往效果短暂,而且每次喷施的养分总量比较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此外,有些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的其他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很好。这些都说明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方法。因此,叶面施肥只能用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并且要根据土壤条件、植物的生育时期及其根系活力等合理地加以应用。

2)影响叶片营养的因素:植物叶片吸收养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植物本身的代谢活动、叶片类型等内在因素,而且与环境因素,如温度、矿质元素浓度、离子价数等关系密切。

叶片对养分的吸附量和吸附能力与溶液在叶片上附着的时间长短有关。特别是有些植物的叶片角质层较厚,很难吸附溶液;还有些植物虽然能够吸附溶液,但吸附得很不均匀,也会影响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试验证明,只要溶液在叶片上的保持时间达到30~60 min,叶片对养分的吸收量就多。避免高温蒸发和避开气孔关闭时期对喷施效果的改善很有好处。因此,一般以下午施肥效果较好。若能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的湿润剂,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大叶面对养分的吸附力,可明显提高肥效。

植物的叶片温度对营养元素进入叶片有间接影响。温度下降,叶片吸收养分即减慢。由于叶片只能吸收液体,温度较高时,液体易蒸发,这也会影响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采用叶面施肥要注意的问题:喷施浓度直接关系到喷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浓度过高,则喷洒后易灼伤叶片;溶液浓度过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达不到补充营养的要求。所以,在应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地对症配制肥料。

选择适当的喷施方法,配制的溶液要均匀,喷洒雾点要匀细,喷施次数看需要。

叶面施肥的时期要根据各种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选择作物营养元素需要量最多也最迫切时进行喷施,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叶面施肥效果的好坏与温度、湿度、风力等均有直接关系,进行叶面喷施最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9:00以前,最适宜的是在16:00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h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4)常用的叶面肥的适宜浓度:磷酸二氢钾为0.2%,配制方法就是将30g磷酸二氢钾加入装15kg水的标准喷雾器中,充分溶解后喷施。

(3)增施腐殖酸类氨基酸类等新型肥料 在草莓生产中,要实现科学施肥,还应注重腐殖酸类、氨基酸类、沼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1)腐殖酸肥料:腐殖酸水溶肥是腐殖酸与钠、钾、铵等物质化合后而制成的可溶性腐植酸盐肥料,包括大量元素型和微量元素型两种。腐殖酸水溶肥在草莓生产中主要作为叶面肥使用,最常用的是黄腐酸型,一般稀释800倍左右喷施。除了叶面肥外,大量元素型腐殖酸肥作为基肥施入土壤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其具有以下多种优势:

①促进草莓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腐殖酸水溶肥可以促进草莓养分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累积,加速生长点分化,促进草莓根系生长,增加次生根,提高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将腐殖酸喷洒在草莓叶片上,可以使气孔缩小,减少蒸腾作用,提高抗旱能力。

②提高肥效。腐殖酸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腐殖酸通过氨化工艺与氨生成腐殖酸铵,不仅增加了腐殖酸的可溶性,而且保存了铵态氮,减少了氨的挥发损失,延长了氮的供应时间,氮肥效果能提高20%左右,使无机氮肥的肥效由“暴、猛、短”变为“缓、稳、长”。腐殖酸是磷肥的增效剂:对于碱性土壤,腐殖酸可以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变为可溶性磷酸盐,可以吸附和交换钙离子,对磷元素的利用率能提高20%。对于酸性土壤,腐殖酸可以与铁、铝络合或螯合,减少由于形成磷酸铁、磷酸铝而造成的磷固定。腐殖酸是钾肥的保护剂:腐殖酸可以储存钾离子,缓慢增加钾的释放量,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还可以调节草莓植株的代谢过程,使吸钾量增加30%以上。目前,硝基腐殖酸钾等商品钾肥已在草莓生产上开始应用。

③促进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腐殖酸是中微量元素的调理剂和螯合剂,其可以与铁、锌等草莓生长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发生螯合反应,生成腐殖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盐,不但溶解度好,容易被草莓根系吸收,还有利于中微量元素从地下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④改善草莓品质。由于腐殖酸是有机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施用腐殖酸可以提高草莓果实的糖分,增加维生素的含量,改善草莓果实的品质。

⑤改良土壤。将腐殖酸肥料与农家肥或化肥配合,在土壤消毒后用于基肥施入土壤,能减少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流失,调节土壤的pH,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2)氨基酸肥料:氨基酸水溶肥是通过生物发酵工艺制成的复合型氨基酸水溶性肥料,一般含有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目前,在草莓生产上,氨基酸水溶肥主要是通过氨基酸与钾、钙及中微量元素等螯合制成,主要作为氨基酸叶面肥使用。常用的有氨基酸钾、氨基酸螯合钙等。氨基酸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优势明显。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草莓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与腐殖酸水溶肥一样,在草莓生产中具有提高草莓产量、品质及抗逆性,改善草莓的生态环境、抗重茬、消除土壤板结等优点。其具有以下多种优势:

①促进草莓生长。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分子存在于肥料中,施入土壤,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基酸合成草莓生长调节剂,刺激和促进草莓植株生长。

②促进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氨基酸与腐殖酸一样,也是中微量元素的螯合剂。其稳定性好,不受土壤酸碱度和其他离子的干扰,经过氨基酸螯合的中微量元素,能够直接被草莓吸收和利用。

③提高抗逆性、改善品质。氨基酸水溶肥能提高草莓的抗旱、

抗病能力,可以提高产量,改善草莓果实的品质。

3)沼肥:提倡使用沼液、沼渣,这些肥料经过无害化处理,通过微生物发酵,病菌和虫卵已被杀死,人类的粪和尿、家畜粪便和植物残体被分解,肥效提高;沼渣中含有的大量腐殖酸利于草莓生长,并且可提高草莓的抗性。施用沼渣后草莓病害轻、产量高,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理想肥源。

4)微生物菌肥:近年来,生物科技发展迅速,生物技术产品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生物肥料尤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菌肥具有培肥地力、活化土壤、促进土壤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化、提高品质和产量的特点。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是今后草莓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微生物菌肥在草莓生产中一般是在土壤消毒后作为底肥使用。若在消毒前施入土壤,消毒过程中菌剂中所含的益生菌也会被一起杀死,菌肥会失去作用。建议用量为40kg/棚,有机肥和复合肥均匀撒施后立即旋耕,在做畦时将微生物菌肥均匀撒在畦底面,不要将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一起施用。使用微生物肥具有以下优势:

1)有益微生物菌落在草莓根系周围大量繁殖,有效降解和转化重茬草莓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能有效提高草莓的免疫力,大大减轻重茬危害,延长栽培年限。

2)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增加土壤有机质,除板结,松土壤,进而促进草莓根系生长。

3)缩短缓苗期7~10天,缓苗整齐度好,成活率高。

4)改善果品品质,增甜、增香,口感好,风味浓郁;果实着色好,减少畸形果,优果率提高。

5)有效促进草莓发育,草莓提早成熟5~7天,延长采摘期15天。提高草莓硬度,耐储存,提高商品价值。

3.草莓科学施肥技术保障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障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保障 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将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使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见彩图22)。水肥一体化施肥是实现草莓生产科学施肥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常见的类型有滴灌、喷灌、渗灌等,其中滴灌是草莓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使用滴灌具有以下优势:

1)滴灌可以省肥30%~50%,节水达50%以上。

2)滴灌可以节省90%的施肥、灌溉劳力。

3)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

4)大部分的草莓器官不会接触到灌溉水,可以降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同时可以阻挡土壤中植物病原随灌溉水在植株间传播,减少病害的传播。

5)显著地增加草莓产量和提高品质。

6)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