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及时植保

及时植保

土壤中存在很多致病微生物,摘除老叶时会留下很多伤口,这些伤口包括人为的田间作业(折断叶片)、虫伤及草莓本身的自然裂口,在生长期久旱遇雨,蹲苗过度,深耕伤根,浇水过量造成地面积水、土壤缺氧,都给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据试验,草莓在不同生育期伤口愈合速度不同:苗期伤口24h愈合;而团棵期后伤口72h才能愈合,所以这时期发病重。为此在摘叶后要及时进行喷药保护。一般常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几种农药交替使用。

预防性植保会把病虫害扼杀在初期,其防治时间短、经济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节省劳动力,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地降低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保护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苗期提前预防能有效降低花期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花期用药,避免因病虫害或药剂影响花芽分化,从而影响草莓果实的产量及品质。

在很多草莓种植区,种植户在草莓温室前面都种有各种作物,大白菜种植比较普遍,由于此段草莓苗期忙于草莓种植管理,对大白菜的种植疏于管理,造成大白菜菜青虫危害严重。同时,此段时间正赶上菜青虫羽化成虫,在草莓植株上产卵,幼虫危害草莓叶片,主要危害草莓的新叶,严重时草莓植株只留有叶柄,新叶和生长点全部被害造成草莓植株死亡。所以在此期间,除了采取常规预防性植保措施外,还应注意菜青虫的防治。

日光温室栽培草莓主要是促成栽培的方式,即草莓没经过休眠直接进入开花结果的一种栽培方式。为了适应这种栽培方式,草莓苗缓苗后一定要控制其长势。对于生长势较强的植株,要控制其长势,对于生长势较弱的植株,要加强管理,促进其长势,总的要求是使草莓长势中庸。达到中庸的草莓植株会很顺利地通过花芽分化期。

(1)产生旺长苗的原因

1)种植时间偏早,9月天气冷凉,很适宜草莓生长,如果生长时间较长,草莓苗很容易变成旺长苗。

2)种苗较旺。种苗较旺应该晚栽,否则生长势较强容易产生旺长现象。

3)最常见的是带土坨就近移栽,草莓缓苗时间短,有的几乎不经过缓苗过程,这样的种苗生长旺,很容易形成旺长苗。

4)草莓缓苗后过早追肥,尤其偏施氮肥促进草莓苗旺长。

(2)产生细弱苗的原因 种植时间过晚,一般在9月下旬,草莓苗缓苗后天气开始转冷不利于草莓生长;种苗细弱;种苗质量不够,尤其根系受伤的种苗;遮阳过度;浇水太勤;种植过密;草莓畦土壤和空气湿度过高,营养土氮肥偏多,而管理上未能及时通风透光也会出现细弱苗。

(3)对于壮苗的管理措施

1)控制水分,少施速效氮肥。草莓在栽培过程中,特别是花芽分化期,往往因氮肥过多,造成长势过旺,使得营养生长过剩,而生殖生长不足,抽生大量的匍匐茎。

2)营养调控。根据腐殖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在一定浓度下能控制生长势的特性,可以叶面喷施这两种肥料。

3)划锄断根。当植株长势过旺时,可采取“划锄法”。一方面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另一方面可使部分根类断掉,有利于次生根下扎。

4)小水勤浇,满足草莓植株生长需求的同时降低土壤湿度。

(4)对于弱苗的管理措施

1)用碧护8000倍液叶面喷施,调节草莓植株体内的营养代谢,增加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用碧护5000倍液进行灌根以促进草莓根系生长。

2)加强肥水管理,用0.2%尿素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灌根;或者用黄腐酸钾灌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浅中耕,促进草莓根系快速生长发育。

(5)对于徒长苗的管理措施 控制浇水次数和棚内温湿度,减少氮肥的施入量。

【注意】 增加微肥的施用,适当增加硼、镁、锌肥的施用,配合以缓释氮肥施用,促进草莓养分的全面吸收,还可防止霜冻。

草莓苗开始抽生匍匐茎,若假植苗不足以补苗或无多余草莓种苗,可保留一定数量生长健壮的匍匐茎留作补苗使用。

方法一:待匍匐茎苗长到1叶1芯时,剪断后将子苗种植在营养钵中。营养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2∶1∶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后装入钵中,定植浇水后将草莓钵放在温室后墙相对遮阴的地方,由于基质疏松透气,草莓生长快。在种苗生长到2片叶时,可以将草莓苗连同营养基质一同装入事先在草莓畦缺苗处提前挖好的定植穴中。

方法二:选择缺苗处周围的健壮植株,留取其匍匐茎,将匍匐茎苗压在缺苗处,匍匐茎可以一直保留,也可以在匍匐茎苗生根后,距离匍匐茎苗一侧3~4cm处剪断(见彩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