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施用农药

合理施用农药

在草莓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可以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来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以使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农药,但必须严格遵守其用药量、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用药次数、允许的最终残留量,避免同种农药在草莓体内的富集。

1.合理施用农药的原则

(1)对症选药 根据发生病虫害的具体种类及其发生特点选用农药。病菌侵染前期宜选用保护性药剂,发病期宜选用治疗和保护兼备的农药品种并与长效保护剂交替使用。

(2)及时用药 及时用药可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要在病原菌萌发时、病原菌孢子抗药性减弱时用药,不但防治效果最佳,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

(3)适量用药 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仅增加投入,还会使草莓产生药害,增加草莓中农药的残留量。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推荐的用药量一般都是经过反复试验才确定下来的,使用时不能任意改变,以防造成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4)合理混用农药 农药混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性质相同或相近时方可混用。混用的农药品种不宜太多,一般品种类型不要超过3种,否则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失效或药害的风险也就增加。混用农药要做到现配现用,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不要存放太长时间。

(5)轮换用药 农药连年使用后,害虫代代吸收、代谢并适应,并且逐渐形成稳定的抗性并可以遗传,病菌可以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效不断下降,要轮换交替用药。

2.合理施用农药技术

为了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保护环境和果品的食用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害,以最小的投入实现病虫害的综合控制,达到经济、有效。合理施用农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配药 在配药时,要用专用的称量工具准确称量药品,并先配成母液后再在喷雾器中定量。禁止超量使用农药和不合理地混配农药。

忌用井水、污水配药。井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较多,与药液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药效。而污水含杂质多,配药后喷洒时会堵塞喷头,同时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降低药效。

(2)喷药时间 尽量在天气晴好、无风或微风时用药。而在一天中用药的最佳时间为:8:00~11:00,16:00~18:00。

忌在风雨天和高温下用药。刮风时喷药会使农药飘散,易造成不必要的药害和损失。雨天用药,药液易被雨水冲刷,降低药效。高温下用药,易发生药害和人员中毒。忌滥用农药。

忌在花期、采摘前喷药。草莓在花期对药剂很敏感,此时喷药容易发生药害。若在采摘前用药,农药在草莓上产生的残留会造成人员食后中毒,应在草莓收获前与喷洒农药之间有一个安全间隔期,而安全间隔期的长短因药剂的不同而有差异。

(3)药量控制 合理的喷药量是保证植保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400m2的日光温室草莓株数在4400株、长势中等时,要求喷药量为30~45kg。

(4)喷药操作 喷药要均匀周到,全面喷透。大多数内吸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向植株上部传导为主,很少向下传导。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不重喷、不漏喷。

具体操作:要掌握“罩、掏、扫”三字诀。“罩”,即将喷雾器放在草莓植株上方;“掏”,即将喷雾器的喷头伸入植株内,将叶片的正面与反面都喷到;“扫”,即从草莓植株两侧喷雾,使叶柄及根茎部位均匀着药。同时为了保证效果,最好加入黏着剂提高药效。坚持轮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