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操作规程
半基质栽培模式呈梯形,下底宽60cm,上底宽40cm,地上部高35cm,长度根据每个大棚的实际情况而定,种植户一般选择7~7.5m。400m2标准温室原则上建45~50个栽培槽(见彩图46)。具体如图7-8所示。
1.板材加工
温室地面要求平整。栽培槽使用的材料为硅酸钙板,规格为宽1.22m、长2.44m、厚0.8~1.0cm。将原材(硅酸钙板)整版进行加工,加工栽培槽的两侧挡板,宽40cm左右、长2.44m;加工栽培槽的两端堵板,上底40cm、下底60cm、高40cm。
图7-8 草莓半基质栽培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提示】 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要预先将堵板和两侧板材连接的孔打好。所有打孔均在距板材边缘3cm处,以防板材破裂。
2.栽培槽的安装
栽培槽为南北搭建,根据棚内实际跨度确定长度。栽培槽地下掩埋5cm,地上留35cm。栽培槽两侧与两端等腰梯形上底持平,完成栽培槽的搭建。
根据实际打垄数量画线,在垄与垄间过道处挖深度为25cm的沟放置栽培槽,之后将过道向下挖20cm,将所有土壤回填到栽培槽。板材地下要掩埋5cm,要填土压实,否则浇水后容易漏水。
在实践生产中,广大种植户逐渐摸索出一种便捷的固定栽培槽方法。用一块长为60cm左右的木板,在木板两侧做切口,使其和栽培槽形状契合。两个近端切口宽度为0.4m,切口长3~5cm,能固定栽培槽即可。在安装栽培槽时,将切口卡在两侧板材边缘,多块木板同时固定,不但可以固定板材,而且可以精准掌握栽培槽上部的宽度,使安装好的栽培槽更加标准统一,具体如图7-9所示。
图7-9 栽培槽固定口
两侧挡板若出现小块拼接,拼接的小块板材应固定在靠近堵板的地方,可以适当减轻压力,防止板材损坏。堵板要在两块侧板之间,即在两块板内侧,这样可撑起两侧挡板,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两侧挡板倒塌。
对于栽培槽的形状固定,可以用钢筋弯成U形卡住两侧板材进行固定,防止栽培槽因后期不断浇水施肥而膨胀撑裂。
3.铺设内膜,回填土壤
整个栽培槽搭建完成后,槽内部四周贴一层厚度为0.08~0.12mm的PVC膜,要求覆盖整齐,没有脱落、破损等情况。在回填土壤时要求为三角形。
槽内部附着的内膜,可用棚膜代替,但不要使用过软的地膜,否则容易贴在板材上,长时间会起绿苔,影响板材寿命(见彩图47)。
回填土壤为三角形,栽培槽内土量不要太少,土量至少达到2/3,上部基质应占1/3。土量太少,基质的使用量就会增多,不但会提高栽培成本,还会影响半基质栽培的效果。
4.填装基质
基质填充紧实并略高于栽培槽,同时保持栽培槽整体完整,没有变形、开裂等情况。基质组成为草炭、蛭石、珍珠岩以体积比为2∶1∶1混合。在填装基质时与草莓H形高架基质栽培模式的注意事项一致,混合基质时加入细沙,灌水增湿,适当加入有机肥。在种植前一定要将基质充分清洗一遍,基质渗出液以不混浊为宜。对于多次使用的基质,适量加入珍珠岩,填装时基质要呈馒头状。
草莓定植缓苗后采用0.012mm银黑地膜覆盖畦面。栽培槽之间的空地用地膜覆盖以降低湿度。
【注意】 基质沉降要完全。基质填装完毕后,喷灌洒水,使基质完全湿透,一般需浇水2~3次。待基质完全沉降后,若沉降量过大,低于畦面,应根据沉降量及时补充基质,再次浇水,使基质湿透沉降。如此反复,直至基质完全沉降后与畦面平行或略高于畦面。
5.滴灌系统安装
配备500L的塑料施肥桶,配有单独的水泵。主管为直径32mm的PVC管,滴管采用滴距为15cm的滴灌带,要求每槽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