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蚜虫

蚜虫

危害草莓的蚜虫种类繁多,以常见的桃蚜和棉蚜为主,其繁殖力强,能世代重叠,交替为害。蚜虫除了其自身进行为害以外,还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能导致病毒扩散,造成严重危害。

【症状识别】 蚜虫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器、匍匐茎等幼嫩的组织,其中对芯叶、幼叶危害居多。叶片受害症状,发病初期,叶背面有黄色小斑点,之后叶片出现褪绿色的斑点,随着蚜虫种群数量增多,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能引发霉污病,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导致芯叶不能展开、成熟叶片卷缩变形(见彩图64)。

【发病原因】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干旱,有利于虫口密度的增加。

【防治措施】 由于为害草莓的蚜虫种类较多,并且蚜虫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所以各种防治方法都很难取得根治的效果。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叶、老叶,降低蚜虫种群数量,减少蚜虫为害范围及程度,同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蚜虫交互侵染。

(2)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等设施,从源头降低种群数量。

(3)生物防治 利用七星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蚜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 蚜虫防治最好采用“早治、小治”的原则,为确保药效,蚜虫最好在发生初期防治。

【提示】 引起叶片黄化的各种病虫害汇总见表8-4。

8-4 引起叶片黄化的各种病虫害汇总

978-7-111-58778-1-Chapter0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