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缺硼症
硼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草莓生长过程中作用显著。硼元素能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成熟,特别是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其能刺激花粉萌发,促进其正常发育;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有利于养分向花器及果实传递,提升授粉及结实率,改善果实品质;参与生长素类激素的代谢,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硼元素对光合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症状识别】 缺硼症会危害草莓叶片、花器及果实,由于硼元素是不可再利用元素,缺素首先表现在新叶上,发病初期新叶叶缘黄化,生长点受损,导致叶片皱缩、焦枯;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老叶叶脉范围失绿,严重时整个叶片上卷(见彩图55)。
除了叶片以外,硼元素对花器的危害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花小、品质下降、不能正常发育及授粉、结实率低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导致畸形果增多。对果实危害主要表现为果实畸形或呈瘤状,果皮龟裂、果小、种子多、木栓化,果品品质差,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原因】 硼元素主要是通过草莓根系在土壤中吸收获得,因此土壤状况、根系生长发育等因素均能影响其吸收利用。一般造成缺硼的主要原因如下:由于有机肥施用过少,导致土壤本身硼的含量少,或者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微量元素淋失严重,导致土壤中硼元素大量流失;氮肥施用量过大抑制硼元素吸收;土壤状况不良,过湿或过干,或者土温不适宜,降低草莓根系活力,从而影响硼元素吸收;硼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差,当植物快速生长时,也会造成局部缺硼。
【防治措施】
1)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创造适宜的条件促进硼元素吸收。
2)适时浇水,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硼的含量,促进草莓吸收。
3)缺硼严重时,可叶面喷施0.1%~0.2%硼砂溶液2~3次。由于硼砂很难直接被吸收,可适当增施0.1%尿素溶液,以提升硼的吸收率。应选择在晴天上午喷施,以免温度过高,水分蒸腾过快,导致肥料浓度增高,产生肥害。
小技巧
造成草莓落花和落果的因素很多,正确判断造成的原因有利于及时调整栽培措施,改善现状,提升开花率和坐果率。
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花器缺陷,从而引起落花和落果。草莓栽培过程中温度低于3℃时,雌蕊和柱头就会发生冻害;温度高于40℃时会产生高温热害。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温度,遇骤然升温或降温情况,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落花和落果。
2)植株徒长。花期徒长能改变养分的供给状况,导致花器养分不足,产生落花和落果。防治措施: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氮肥主要是促进植株生长,而磷钾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因此花期需及时补充磷钾肥。还可适当降低温度来改善植株生长平衡,一般温度略高能促进植株生长,适当低温能促进花芽分化,因此合理调整温度也是防止落花和落果的重要手段。
3)土壤或空气湿度不当。土壤湿度过大易导致植株徒长;湿度过小易导致干旱,促进离层产生,导致落花和落果。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分,不同栽培模式的浇水频率不同,一般传统地栽5~7天浇水1次,基质栽培3天浇水1次,半基质栽培3~5天浇水1次。浇水频率需根据天气状况及不同生长阶段适当调整。空气湿度过高易产生病害,同时棚膜滴水也会导致落花和落果。防治措施:及时通风散湿,调整温室内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