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阴天管理
温室草莓促成栽培中,11月~次年2月是草莓开花和第一茬果生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段时间也极容易出现连阴天的天气。在连阴天的情况下,光照弱,湿度大,温室内的温度难以上升,一般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温室白天最高温度也仅在10℃左右。这样的环境条件导致草莓光合作用减弱,草莓开花坐果率大大降低,畸形果大量增加,果实成熟期推迟,病虫害发生严重,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温室草莓在连阴天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坚持揭帘
一般认为阴天温度低,种植户怕所种草莓受冻,白天也不卷起保温被,岂不知云层的散射光对于提高室温,增加墙体、土地的蓄热量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都有重要的作用。若盖棉被时间过长,室内无热量补充,温室难以升温,而室温还会随外界气温的下降不断下降,所种草莓就会遭受冻害。另外,长时间闷棚还会造成低温、高湿环境,诱导病害发生。草莓在长时间黑暗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会饥饿而死,因此,阴冷天也应卷起保温被。
连阴天的中午,只要在揭起保温被后不降温,就应坚持揭保温被,可促使植株接受散射光,增强植株对光照的适应能力,利于增产。在晴天当阳光撒满温室屋面时开始卷保温被,一般在8:30左右,下午落日前放保温被。放保温被前要求室温不低于10℃,当外界气温低时可以晚揭1h,下午可早盖1h,切不可整天不揭保温被。中午开风口放风10min后合闭风口,将保温被压住风口,提高温室温度,15:30左右温度下降时就要及时放保温被保温,严寒天气如果放保温被晚,棚膜上很容易结冰。
2.适当升温
连阴天给设施草莓升温时千万不可使温度过高,尤其是夜温更不可过高。因为,夜温高则使草莓呼吸作用强,消耗多,而白天即使卷起保温被,所制造的养分也不多,经不起夜间消耗。加温一般在夜间进行,并在正午前后进行短时间通风。若苗小,最好在温室内加小拱棚,这样,土壤温度下降少,苗在放晴之后萎蔫程度可大大减轻。
3.降低湿度
很多种植户怕棚内温度低,白天也不打开风口,进入了操作的误区。连阴雨造成棚内温度低、湿度大,种植户白天应打开风口,保证温室通风良好,避免因捂棚造成的棚内空气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如遇更低气温,则靠调节风口的大小来控制棚内温度,花期棚内气温不要低于6℃,如果温度更低,则开一下风口放出湿气后再关上。
大棚前沿要增设防水沟,在沟底铺设地膜,将膜里面流下的水排出棚外或扎孔渗入地下。及时将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能有效地控制绝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从而控制草莓真菌病害的发生与侵染。草莓定植后,棚内实行全膜覆盖,盖住棚内所有地面,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膜下浇水后,要密闭进水口,防止水分蒸发外漏,位于地表的根茎相接处的地膜孔要用土封严。当棚内湿度过大时,可在行间铺设20~25cm厚的麦秸或麦糠,既可吸收大棚内多余的水分,又可在白天吸收热量,提高夜间棚内温度。
4.增强光照
在草莓棚室内的北侧后墙处挂一道宽1.5m的反光幕,能明显增强棚室北侧的光照,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用白炽灯作为光源进行增光处理,每盏100W灯约照7.5m2,将灯架在1.8m高处,每天17:00~22:00加照5~6h。
5.辅助授粉
11月中旬,草莓生长基本已进入花期,在此期间授粉成为影响草莓产量的关键因素。由于连阴天,天气比较湿冷,蜜蜂不出蜂巢,很难实现虫媒授粉,因此需要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最好使用毛笔,在花瓣内侧花蕊的外侧扫1遍雄蕊,再扫2遍另外一朵花最中间凸起的部分(雌蕊)。注意尽量采用异花授粉,相比同花授粉提高坐果成功率。
6.及时植保
由于温室内湿度大,灰霉病、白粉病容易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严重影响草莓生产。连阴天使用喷雾器打药的话,容易造成棚室内空气湿度更大,因此,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可采用烟剂和硫黄熏蒸(见彩图38),既能防治病害,又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7.久阴骤晴
若连阴天时温室内温度低,一旦天晴,卷起保温被后光照很强,温度骤升,草莓植株水分蒸腾加快,而根系吸收水分慢,这样叶片就会出现萎蔫。如果是草帘就应隔一块揭开一块,即常说的“揭花帘”;如果是保温被,不要立刻全部揭开,可以先将保温被升至1/3处,在早晨太阳出来到10:00将保温被全部卷起,不要放风,10:00后阳光增强时放下一半保温被,待13:00或14:00再把剩下的保温被完全卷起来。使棚内温度缓慢升高,让草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草莓病害的发生。如果不采取措施,植株就会出现永久的萎蔫。发现萎蔫,要立刻放下保温被,待叶片恢复伸张状态再卷起来,再次出现萎蔫时再放下来,反复几次,叶片就恢复得快,萎蔫的时间短,直到不再萎蔫为止。萎蔫较重时,也可以向叶片喷清水,让叶片吸取一部分,缓解水分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样要连续观察2~3天,直到草莓植株适应晴天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