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育苗改良方式

十三 避雨育苗改良方式

1.避雨平畦育苗改良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对传统的平畦育苗进行改良,即将草莓母株栽培在基质中,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在地面上南北向开沟栽培母株;另外一种是在地面上南北向开沟,沟宽30cm、深30cm,沟内装填基质,将母株栽培在基质上,即避雨平畦基质育苗。一栋大棚内可做5~8畦,畦面宽1~1.5m。根据计划选择不同的栽培密度和单双行并确定畦面的宽度。将母株栽培在基质中,还有另外一种做畦方式,即将棚内土地耙平压实后,在棚内用砖摆成宽20cm、高12cm的南北向基质槽,每个棚等距摆6个基质槽。在槽内装填基质,装填高度以高出槽成圆弧状为宜,留出浇水后基质下沉的余量。用基质栽培母株可有效地改善草莓母株的根际环境,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2.避雨高畦育苗改良方式

避雨高畦基质栽培与避雨高畦栽培相同,做成宽1.5m的畦面,沟深30cm,在畦面中间挖两条宽20cm、深20cm的沟,两条沟相距30cm,然后将两条沟内装入基质,并且基质高于畦面5cm左右,留出浇水后基质下沉的余量。避雨高畦基质栽培将母株栽培在基质中,除了具有高畦栽培的特点外,还能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母株的缓苗率,促进母株长势。

【注意】

1)混匀基质的时候,一边洒水一边混匀,这样混出来的基质不至于太干,避免装填后的基质太干,浇水后直接从两边下渗,基质不好浇透。混匀基质时加水,使基质的含水量达到60%。

2)装填基质时注意压实,基质面呈弧形稍高于土面或基质槽,这样可避免浇水后基质下沉亏欠。

3.采用基质槽承接子苗

子苗采用基质槽栽培的,草莓母株缓苗后,结合给草莓母株培土,将草莓畦整理平整,然后铺设黑色地膜防除杂草、保墒。草莓母株抽生匍匐茎以后,及时将子苗理顺摆放到母株两侧,不要放在黑色地膜上,防止灼伤。在距离母株两侧10cm的位置开始摆放,每畦母株两侧各摆放4行基质槽,每行挨着摆放。摆放完成后向子苗基质槽内装填基质。基质可以选择商品基质,也可以用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2∶1∶1的体积比混匀,每立方米基质加入15kg商品有机肥一起混匀。装填基质时,基质面可稍高于基质槽的上边,留出一点浇水后下沉的余量,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子苗基质槽不要过早放入育苗棚内,子苗基质槽在棚内长时间高温容易老化。更不要过早地将子苗基质槽进棚后装填基质,基质在育苗棚内长时间经历高温,易发生红蜘蛛。5月将子苗基质槽放入棚内并装填基质。

2)混匀基质时要一边混匀一边洒水,避免基质混合后太干。装入基质槽后浇水不易浇透,水从基质槽两边流出,而中间的基质仍然较干。

3)子苗采用基质槽栽培的,比土壤栽培要更晚进行压苗,因其比土壤栽培扎根和生长更快。采用子苗基质栽培的,可以在二级子苗长到4~5片叶时将一级子苗用育苗卡压在离母株最近的子苗基质槽内,每株距离10cm,二级子苗在三级子苗长到4~5片叶时进行压苗,将其压在母株两侧第二行子苗基质槽内,每株距离5~6cm,依次类推(见彩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