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颜冬冬.熏蒸剂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 陈云峰,曹志平,于永莉.甲基溴替代技术对番茄温室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42-45.

[3] 马扶林,宋理明,王建民.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概述[J].青海科技,2009(3):32-36.

[4] 张云涛,王桂霞,董静,等.草莓优良品种甜查理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果实,2006(1):22-24.

[5] 焦瑞莲.日光温室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6(11):23.

[6] 童英富,郑永利.草莓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9-90.

[7] 朱淑梅.日光温室草莓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06(6):35.

[8] 张秀刚.草莓基础生理及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9] 辛贺明,张喜焕.草莓优良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 陈贵林.大棚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11] 张志宏.草莓棚室高效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12] 尚雁红.保护地草莓畸形果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果菜,2006(5):37.

[13] 孙玉东,徐冉.草莓脱毒苗繁育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07(2):20-22.

[14] 唐梁楠.草莓优质高产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15] 万树青.生物农药及使用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16] 辛贺明,张喜焕.草莓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7] 何水涛.优质高档草莓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3.

[18] 王中和.草莓保护地栽培新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9] 张云涛,等.草莓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0] 郝保春,等.草莓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1] 张伟,等.草莓标准化生产全面细解[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2] 四川省农业厅.DB51/T 829—2008 草莓促成栽培生产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 5105—2002 无公害食品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8]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9]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