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盛花期管理
1.温度管理
草莓开花期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应根据开花和授粉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温度,白天要保持在23~25℃,夜间以8~10℃为宜。通过观察早晨开棚时的温度高低,调节夜间风口大小和保温被放下来的多少。
2.湿度管理
湿度是影响草莓花药开裂、花粉萌发的重要因素,空气湿度低于20%或高于40%时,花药的开裂和花粉的萌芽就会受抑制。因此,排湿是温室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此时棚内湿度应控制在30%~50%,在保证温室温度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风口大小来通风,从而降低湿度。风口大小的调节,应遵循在开风口时由小逐渐变大,关风口时要由大逐渐变小。不要忽大忽小,使温室内的温度不稳定,影响草莓正常生长。
3.光照管理
增加温室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温室的温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安装补光灯进行补光。在草莓生产中,常用的是冷源荧光灯或白炽灯。红橙光光源对草莓而言,光合效率相对较高,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将灯架在1.8m高处,每盏100W的灯约照7.5m2,每天13:00~22:00加照5~6h。另外,还可在草莓棚室内的北侧后墙处挂一道宽1.5m的反光幕,能明显增强棚室北侧的光照,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早上升起保温被后用抹布将棚膜内的水汽和水滴及早擦去,在外面用抹布将棚膜上的灰尘抹去,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提高透光率。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温室除雾:
(1)放风排湿 如果温室内外温差较大,温室内容易起雾,在早上外界温度很低时不要过早拉升保温被,以减小内外温差。温室内产生雾时,应快速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及早放风排湿。
(2)上膜时注意拉紧 如果棚膜有褶皱,水汽聚在褶皱部位就会下滴,因此在上膜时拉紧,这样水滴不会滴到草莓植株上,而是顺着拱度沿大膜流下,减少病菌的传播。
(3)除尘 大风或沙尘暴过后,可在水中加入清洁剂后用高压水枪清洗。
(4)清洁室内大膜 可人工用拖布擦洗棚膜,增加棚膜的透光性,提高温室中的温度。
(5)化学除雾 当温室内长时间有雾气,并且雾很大,就用化学除雾剂进行喷施以消除雾气。
【提示】 清洁棚膜时,先准备一根比棚宽稍长一点的绳子,然后在其上绑一些布条,绑的布条一定要把绳子表面覆盖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根布条绳。然后一个人拿着绳子一头站在棚下,另一个人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站在棚后坡上,两个人把绳子拉紧,来回摆动,在棚膜上一片一片地擦拭,很快就能把棚膜擦得干干净净。擦拭完棚膜后,把布条拆下来清洗干净,等下次再用,非常方便。用该种方法除尘,既不费工,擦拭范围广,而且效果好。
4.水肥管理
草莓进入花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由于温度高,尽管有地膜和棚膜覆盖,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仍然很大,容易造成土壤缺水。而由于棚膜滴水,以及地膜将土壤表面蒸发的水汽部分凝结于地膜下面,土壤表面常常很潮湿,造成一种土壤湿润的假象,实际上植株根系的土壤往往已经缺水。所以,扣棚保温后,一般每隔1周就要浇1次水,以保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灌水常用滴灌方式,400m2浇水量为1t,浇水时间在9:00~10:00完成,温度上升到20℃时开始浇水。在浇水后要注意及时通风排湿。
浇水时随水带2kg磷酸二氢钾,浇水量不要太多,以免降低草莓根系处土壤的温度,增加温室内的湿度,诱发草莓病害。通过浇水施肥,能够保证草莓花期水分和营养的供应。
【注意】 硼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如果花量较少,要及时追施硼肥。在生产上,可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加少量尿素可促进硼元素的吸收。
5.提高草莓花期的授粉率
花期温室内的温度较低、湿度大、日照短,草莓的授粉受精过程容易受到影响。而进入盛花期,现蕾、开花数量大幅增加,为了提高授粉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蜜蜂授粉 一般蜜蜂授粉可使草莓异花授粉均匀、坐果率高、畸形果率低,提高产品的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能使畸形果率降低33%。在温室内放置蜂箱,利用蜜蜂的习性,便能充分授粉。蜜蜂出巢活动的时间为8:00~9:00,15:00~16:00,最适温度为15~25℃,与草莓花药开裂适温(13~22℃)相接近,当温度达28~30℃,蜜蜂在温室内的角落或风口处聚集或顶部乱飞,超过30℃则回到蜂箱内。所以,当白天温度超过30℃时,要进行通风换气,保证蜜蜂顺利授粉。
温室温度较低,光线不足,蜜蜂不爱出巢。但是有时温室内的温度已超过14℃,蜜蜂仍然不爱出巢,这是因为温室内昼夜温差大所致。有的温室保温不好,夜间降到5℃以下,甚至降到0℃,这时蜜蜂在巢内已形成蛰居状态,第2天温度虽然上升到14℃以上,但是蜜蜂苏醒慢,仍不活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设法将温室内夜间的温度保持在8℃以上,使蜜蜂早晨提前出巢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旧棉被将蜂箱四周包起来留出蜜蜂所需的出气孔和进出通道,保证蜂箱内的温度,只有温度上升,蜜蜂出巢率才会增加,另外可以配置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放置在蜂箱上方,因为蜜蜂对糖的味道很敏感。
(2)加强人工授粉 当少量开花时,为提高授粉率,可采用人工授粉进行辅助,此时使用毛笔效果最佳。用毛笔在花瓣内侧花蕊的外侧扫一遍雄蕊,再扫两遍另外一朵花最中间凸起的部分(雌蕊)。此时尽量采用异花授粉,能提高坐果率。为保证授粉效果,人工授粉时间最好选择在花药开裂高峰期,即11:00~12:00。
(3)加强通风 利用空气流通,可促进草莓花期授粉。此时通风还能降低棚内湿度,避免因湿度过大产生水滴而冲刷柱头,从而影响授粉效果。现阶段棚内湿度控制在30%~60%。
6.植株整理
草莓进入花期,植株生长很快,叶片会逐渐增多,植株通风、透光性变差,不但影响植株的生长,还会滋生病虫害,所以我们要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摘除叶片的标准是那些前期生长的小圆叶,或者边缘呈紫色且平铺在地膜上的叶片,或者叶面上有大面积黄化的叶片。不能过度摘叶,原则上母株只能摘叶1~2片,要保留5~7片展开的叶。如果草莓植株的叶片过少,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使开花和果实膨大缓慢,推迟成熟期。
【提示】 摘叶的重点是去除畦面中间的叶片,两侧叶片少去除。中间的叶片着光少且易平铺在地膜上,相互重叠不利于草莓通风、透光,加上棚膜滴水,很容易感染灰霉病。
7.及时疏除弱花弱蕾
草莓的开花量很大,但其实有很多花是无效的或是不能全部保留的,需要根据草莓品种和草莓植株的健壮程度酌情去留。草莓开花时,不同的草莓品种花序抽生不同。日系品种,如丰香、红颜、章姬、佐贺清香等多是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而且品种间花序分歧变化较大,典型的二歧聚伞花序,花轴顶端发育成花后停止生长,形成一级花序,在这朵花柄的苞片间长出2个等长花柄,其顶部的2朵花形成二级花序,再由二级花序的苞片间形成三级花序,花序上的花依照此顺序依次开放。
每个花序着生3~30朵花,一般为20朵左右。由于花序上花的级次不同,开花先后也不同,开花早的结果早,果个大;开花过晚的往往不结果,成为无效花。草莓主要是从新茎顶端抽生花序,称主花序,而新茎分枝及叶腋处也能抽生花序,称为侧花序。一般侧花序的质量比主花序差,花期晚,果实小,品质较差,产量也低。生产上通常要疏去过多的侧花序,只留1~2个侧花序,以保证果实的高产优质。
在疏除小花、小蕾时,要注意草莓的挂果情况和植株上的花量。如果植株上的花量小,就先不要着急疏除;如果花量大,就把小花、小蕾摘除;如果大花柱头发黑或果实已经畸形,就保留较大的花。在早期,小花、小蕾都向上翘起很容易识别。疏除时不要一步到位,要分批进行。
对于欧系品种,如卡麦罗莎、甜查理、阿尔比等,属于单花序,疏除后抽生的小花、小蕾。如果温室栽培中,草莓花较小,可以及早进行疏蕾,集中养分供应,促使大花的生长发育。
【注意】 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草莓种苗繁育时,由于激素水平过高等原因,出现玻璃化苗。玻璃化苗在定植后不易成活,成活后也会导致开花而结果。对于玻璃化苗,要将第一茬花全部摘除,任其生长,逐渐消耗植株体内过多的激素。一般情况下,到次年2月开始逐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