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扣棚保温
适期扣棚保温是草莓促成栽培中的关键技术,遵循弱苗早扣、壮苗晚扣的原则。保温过早,室温过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坐果数减少,产量下降;保温过晚,植株易进入休眠状态,植株一旦进入休眠,则很难打破,会造成植株生育缓慢,严重矮化,开花结果不良,果个小,产量低。因此,适时保温,应根据休眠开始期和腋花芽分化状况而定,应掌握在休眠之前腋花芽分化之后进行。一般靠近顶芽的第一腋花芽在顶花芽分化后1个月左右开始分化。因此,在顶芽开始分化后30天左右、新茎开始膨大时进行扣棚膜保温较为适宜。北方地区在10月中旬,南方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初,当夜间气温降到4~6℃时,即第1次早霜到来之前扣棚保温较为适宜。不同地区气温变化情况不同,高纬度地区保温要早,低纬度地区保温要适当晚一些。
1.棚膜的选择
棚膜是设施栽培中增温、保温、采光的重要部分,可以避风挡雨、遮阳防雹,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温室中植株的生存环境。衡量棚膜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透光性能、强度和耐候性、保温性、防雾与防滴性等方面。目前常用的棚膜有聚氯乙烯(PVC)棚膜、聚乙烯(PE)棚膜和乙烯-醋酸乙烯(EVA)农膜。生产上应采用具有防雾、防流滴、防老化和防尘功能的“四防”膜。
(1)聚氯乙烯(PVC)棚膜 聚氯乙烯棚膜具有保温性、透光性、抗候性好,柔软,易造型的优点,适合作为温室、大棚及中小拱棚的外覆盖材料。缺点是薄膜的密度大(1.3g/cm3),一定重量的棚膜覆盖面积较聚乙烯(PE)棚膜减少1/3,成本增加;低温下变硬、脆化,高温下易软化、松弛;助剂析出之后,膜的表面吸灰尘,而且影响透光,残膜不能燃烧处理,因为有氯气产生;雾点较轻,折断或撕裂后易粘补,但耐低温性不及聚乙烯棚膜。
现在聚氯乙烯棚膜的主要产品有:
1)普通PVC棚膜 制膜过程中不加入抗老化助剂,使用期仅为4~6个月,可生产一季草莓,浪费能源,增加用工与投资,现在逐步被淘汰。
2)PVC防老化棚膜 在原料里加入了抗老化助剂,经压延成膜。有效使用期达8~10个月,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保温性及抗候性,是大棚、中小拱棚上覆盖的主要材料,多用于春季提前、秋季延后栽培。
3)PVC无滴防老化棚膜(PVC双防棚膜) PVC无滴防老化棚膜同时具有防老化与防流滴特性,透光性与保温性好,无滴性可持续4~6个月,安全使用寿命达12~18个月,应用比较广泛,是现在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首选的覆盖材料,做大棚覆盖材料效果更好。
4)PVC抗候无滴防尘棚膜 PVC抗候无滴防尘棚膜除具有抗候流滴性能外,薄膜表面经处理,增塑剂析出量少,吸尘较轻,提高了透光率,对日光温室、大棚冬春栽培更为有利。
(2)聚乙烯(PE)棚膜 聚乙烯棚膜是以聚乙烯为主原料的一类产品,具有质地轻柔(相对密度为0.92g/cm3)、易造型、透光性好、无毒无味,同等面积的温室用膜重量可比PVC少30%,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农膜品种。其缺点是:耐候性差,保温性差,不易粘连。如果生产中加入高效光和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流滴剂、保温剂、转光剂、抗静电剂、加工改性剂等多种助剂,使用先进的设备将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助剂分三层共挤复合吹塑而成,突出了各层原料助剂的优点,性能优异。目前,PE棚膜的主要原料是高压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
(3)乙烯-醋酸乙烯(EVA)农膜 乙烯-醋酸乙烯农膜对红外线的阻隔性介于PVC棚膜与PE棚膜之间。EVA农膜有弱极性,可与多种耐候剂、保温剂、防雾剂混合吹制薄膜,相容性好,包容性强。
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特性:EVA农膜有特别优异的耐低温性,其次是PE棚膜,含有30%增塑剂的PVC棚膜在0℃时硬化,抗拉力及耐冲击性极差。EVA农膜及PVC棚膜不适于高温炎热的夏天应用。PVC棚膜与PE棚膜初始透光率均可达到90%,PVC棚膜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透光性,使透光率很快下降。而PE棚膜的透光率下降速度较为缓慢。
在草莓生产中经常使用PE棚膜或具有消雾膜功能的膜,一般不使用PVC棚膜,防止产生有害气体危害草莓。
2.安装前准备
(1)安装防虫网 在选择防虫网时,既要考虑防虫功效,也要考虑温室通风换气的要求。草莓生产上以20~32目(对应孔径为0.55~0.83mm)为宜,幅宽1~1.8m。白色或银灰色的防虫网效果较好。安装要求:在铺设防虫网时首先要确定温室风口的位置,之后将防虫网拉直,用铁丝固定,防止防虫网滑动脱落。顶风口常用1.0m宽的防虫网。
(2)修整温室的压膜槽 在每个生产季结束后,由于风吹日晒和人为操作等原因,压膜槽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和损坏,为此在上棚膜前一定要检修温室所有压膜槽,清除卡槽中的污物,对于松动的要固定,严重老化和变形的要及时更换。
(3)检修温室地锚 温室地锚是用来固定温室棚膜压膜线的重要铸件,如果地锚不结实,很容易使压膜线松垮、温室棚膜不能紧绷,导致棚膜在大风时抖动,为此在扣棚膜前一定要检修一下温室的地锚是否松动。铁丝生锈要及时更换。
(4)上棚膜前适当浇水 上棚膜后,温室内的温度会很快提升,草莓苗的蒸发量加大,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草莓植株因失水而萎蔫。为此,在上棚膜前要适当浇水,可防止草莓突遇高温失水。此次浇水量不要太大,否则不利于上棚膜。
(5)上棚膜前进行全面植保 上棚膜后,温室内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草莓植株容易发生病虫害,为此,在上棚膜前要进行一次植保工作,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醚菌酯、阿维菌素、阿米西达等药剂,在喷施时要向草莓植株和草莓畦、温室过道和后墙、温室两侧山墙、温室前脚1m处均匀喷施。喷药时要选择连续无风的晴天最好。
3.棚膜安装
扣棚要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按照棚膜指示字样确定棚膜的正反面。首先安装放风膜(顶膜),先将顶膜拉直,有绳子的一边放在大块膜上面,两块膜间相互重叠30cm左右。将顶膜的另一端拉直绷紧并用卡簧固定在后坡板的C型钢上的卡槽内,两侧同样用卡簧固定在东、西山墙上的卡槽内。为了方便开关风口,密封在顶膜边缘的绳子上固定两根3mm左右粗的绳子,一根用于在外面关风口,另一根用于棚内开风口。其次安装大块棚膜,将膜的上端固定在离屋脊1.5m处,穿膜铁丝与钢架连接牢固。安装时应从一头向另一头赶,棚膜不得有褶皱。安装时要使棚膜绷紧,最后用压膜槽和卡簧将棚膜固定于东、西山墙上。安装好后,应及时安装压膜线,以防止大风对棚膜造成损坏。上部连接到顶部第一条横拉筋上,下部安装紧线器连接到地锚上(见彩图31)。
上棚膜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铺放棚膜时,应尽量避免棚膜拖地,避免棚架划破棚膜。
2)发现棚膜有小裂缝或洞时,应及时用透明胶带粘补。
3)棚顶和帘子的安装最好同时进行。
4)铺盖棚膜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且没有大风的时候进行。铺放棚膜时应均匀地在各个方向拉紧,防止出现横向皱纹,这样容易产生滴水。如果在气温较高的时候铺膜,棚膜不宜拉得太紧,因为气温高时,棚膜易拉伸,一到气温降低或晚间,棚膜出现回缩时,结点处太紧,遇到大风会磨损断开。
在传统草莓生产中,多采用的是3块棚膜拼接的方式,上风口一般在前坡最高处,下风口一般在距地面1m处。草莓植株较矮,棚前1m处由于膜的遮挡,时常积水,湿度过大,通风不畅,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而采用2块膜拼接,打开底风口进行通风即可极大地改善这种情况。随着春季温度上升速度加快,通气需求量增加,如果采用2块膜拼接的方式,直接打开底风口,可以加大通气量,效果好于腰风的排湿效果。而且3块棚膜拼接,安装复杂,腰风口处还需要额外安装防虫网,费时费工。
4.扣棚后管理
(1)温度管理 扣棚后温室内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在夜间只要没有霜冻就不放棚膜,同时将顶风口开到最大。温室中的温度过高会影响草莓需冷量的有效积累,抵消草莓前期所积累的有效低温时数,不利于草莓健康生长。此时,草莓腋花芽分化还没有完成,过高温度也不利于草莓花芽分化。
(2)湿度管理 扣棚后温室内的温度高,草莓植株蒸发量大,需要及时补水,这次浇水量的原则是浇透,标准是看到草莓畦侧有水渗出。扣棚保温以后,室内湿度容易增加,湿度过高不仅会诱发病虫害,还会影响草莓植株正常的生长。打开风口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土壤保持见干见湿。
(3)补充叶面肥 由于采用叶面喷施肥料可使草莓植株吸收较快,草莓进入花芽分化后期需要肥料较多较快,除土壤根部施肥,还要进行叶面喷施以满足草莓对养分的快速需求。我国北方的土壤大部分是偏碱性的,这样的土壤很容易出现缺磷症状,这个阶段最常用的叶面肥就是磷酸二氢钾,喷施效果最好。磷酸二氢钾中的钾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效果快而明显,常用0.1%~0.3%的溶液喷施。
钙元素是草莓种苗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中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不高,但作用明显。钙元素能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苗期缺钙会影响根系发育,从而影响种苗的整体质量。出现缺钙现象时,可增施有机肥,加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变根系的吸收环境,避免过量施用氮肥;还可适当喷施叶面肥,用0.1%~0.2%糖醇钙叶面喷施进行钙元素的补充。
进入10月,对于那些生长势不强,植株矮小的草莓,如甜查理品种,因种植过晚或管理不善植株还很小,叶片小且呈平铺状,有部分开始现蕾,为了促进草莓植株长势,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提高温室的温度,除加强肥水管理外,还应该用低浓度的赤霉素处理。
具体使用方法:草莓植株较小,用低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其处理浓度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休眠深的品种如杜克拉、宝交早生,可用5~8mg/L喷1次,不建议重复喷施;休眠浅的品种如章姬、红颜,用浓度3mg/L喷1次即可。要注意把握时间,如果喷施过早,会使腋芽变成匍匐茎;过晚则起不到促进开花的作用,只能促使叶柄伸长。尤其注意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植株徒长、花序太长,消耗大量营养,严重减产。
注意事项:
1)赤霉素不能直接溶于水,用前先用少量酒精或高度白酒将其溶解,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2)赤霉素遇碱性物质及高温时易分解,故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应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3)赤霉素水溶液易失效,应注意现配现用。选晴天中午温度高时喷雾,重点喷芯叶,雾滴要细、要均匀。喷施温度最好在22~25℃,效果最好。低于这个温度则喷施效果不明显,高于这个温度则容易产生药害。
目前在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是水溶性的赤霉酸,不仅纯度高,而且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方便配比和使用。
小知识
草莓扣棚后很容易出现叶片边缘焦黄干枯。叶片焦边主要是由于氨害、乙烯和氯气所导致。
1)氨害:氨气是草莓温室栽培中常见的一种有害气体。草莓发生氨害时,常表现为叶片急速萎蔫,随之凋萎干枯呈烧灼状。氨气主要来源于未经腐熟的鸡粪、猪粪、饼肥等。在相对密闭的棚室中,高温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并积累。另外,过多使用碳酸氢铵和施用尿素后没及时浇水,以及裸露在外面也能产生大量氨气。当温室氨气达到5~10μL/L时,就会对草莓产生毒害。花、幼叶边缘很容易受害。
防治措施:在棚内施用的有机肥料一定要充分腐熟,如果未充分腐熟,要选连续晴天时结合浇水追肥,饼肥和其他有机肥要及时翻入土内。其次,尽量少施或不施碳酸氢铵,施用尿素时尽量沟施或穴施。最后在保证温度的要求下,及时开风口通风换气。排除棚内有害气体。在低温季节,要谨防棚室长期封闭,在确保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多通风换气,尤其是在追肥后几日内,更应注意通风换气。当发现是氨害时,不宜喷施任何的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否则会加重毒害。一要及时通风排气;二要快速灌水,降低土壤肥料的溶液浓度;三要在植株叶片背面喷施1%食用醋,可以减轻和缓解危害,待作物恢复后,方可喷施杀菌剂防病和叶面肥进行营养调理。
2)乙烯和氯气:乙烯和氯气主要来源于聚氯乙烯棚膜,当温室内的温度超过30℃时,聚氯乙烯棚膜就会挥发出乙烯和氯气。当其达到1mL/L以上,便会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出现受害症状。乙烯主要加快草莓衰老,使叶片老化,产生离层,造成花、果、叶片脱落,或果实没有长大就提前成熟变软,降低草莓的产量和商品性。氯气可使草莓叶片褪绿变黄、变白,严重时枯死。扣膜后尽量不要在温室中堆放棚膜,防止棚膜释放出有害气体。
对应的补救措施是:当发生气害后,按照每亩用45%晶体石硫合剂200~300g的标准兑水300倍后及时向植株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