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中柱根腐病
【症状识别】 红中柱根腐病发病可分为急性萎蔫型和慢性萎蔫型2种。
1)急性萎蔫型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尖突然萎蔫,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2)慢性萎蔫型的发病症状表现为:新茎受害初期,韧皮部产生红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并连成片,最终形成环形黑褐色病斑,侵染整个韧皮部,阻断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养分和水分的运输(见彩图59)。叶片受害初期,叶缘微卷,叶尖萎蔫;后期叶片颜色加深,呈深绿色,并且萎蔫时间延长,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强,叶片呈萎蔫后不恢复。
【防治措施】 红中柱根腐病涉及的致病微生物较多,治疗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所以该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整个草莓生产的各环节中做好预防工作,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红中柱根腐病的预防 红中柱根腐病的预防措施如下:
1)品种选择。在最近几年,红颜草莓因其口感浓郁、外观靓丽、较高的产量和收益等优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该品种的抗病性相对较弱,为后期生产埋下隐患。因此,在品种上,综合抗病性及口感、颜色和外观等因素,可选择圣诞红、京藏香、京御香、京桃香等品种。
2)育苗环节。在草莓育苗过程中特别要做好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在植株整理时,要选择晴天上午,尽量不要一次性制造大量伤口。同时在育苗过程中,在每次大雨过后进行药剂防治,如阿米西达、噁霉灵等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起苗环节。在草莓苗出圃之前两三天用阿米西达对整个苗圃进行防治,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避开高温期。在人工起苗时尽可能保留较多的草莓须根,为此在育苗上选择沙壤土。在起苗时提前在苗圃中浇水,一方面可使土壤松软利于起苗,同时有利于草莓根系完整。在起苗过程中尽量将起好的草莓苗分级后放在流动的水渠中,散掉草莓植株的田间热,利于草莓种苗运输。
4)运输环节。运输环节尽量不要失水和产生高温,可以在苗箱里加一两个冻成冰的矿泉水瓶,瓶子周围用纸或草简单包裹一下,不要让苗直接与冰瓶接触。
5)种苗存放环节。种苗在存放时要背风避光,地面洒水,上面覆盖湿棉被。
6)种苗种植整理环节。草莓种苗在种植前必须经过人工再次选择,将种苗进行分级挑选。在挑选整理时,尽可能少造成伤口,尤其是基部伤口。
7)种植环节。种植时不要干旱缺水,也不能长时间大水漫灌,水淹后的草莓苗很容易产生红中柱根腐病。
8)植保环节。种植前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防护,缓苗后及时植保。
(2)红中柱根腐病的防治 红中柱根腐病急性和慢性萎蔫的发病高峰不同。一般急性萎蔫型是6~7月发病较强且持续至降雨后和10月草莓覆盖地膜后;慢性萎蔫型发病高峰是11月开花结果初期及次年2月底换茬期。针对草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危害程度,化学防治红中柱根腐病的措施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1)定植前要进行种苗消毒,一般可选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泡种苗5~10min。
2)对于生长期发病的植株,可选用25%阿米西达30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交替喷施,或选用噁霉灵1200~1500倍液、甲霜噁霉灵1500~2000倍液灌根,7天左右防治1次,整个生育期使用3次。
对于危害严重的温室,可选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或58%甲霜灵·锰锌灌根。对于红中柱根腐病危害严重的植株,可立即拔除,之后用30%杀毒矾500倍液消毒病穴,避免得病植株及病土二次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