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风险预测与检测是健康医学实践的核心内容

1 疾病风险预测与检测是健康医学实践的核心内容

健康医学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学都强调疾病预防和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增进健康,如中医笃信“上医治未病”,希波克拉底认为“保护和增进健康比健康受到损害后再恢复更高明”,而古罗马医学认同疾病是饮食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信条,大力开发公共卫生系统,预防疾病的传播。到了21 世纪,鉴于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肥胖等许多慢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患者越治越多”怪圈的出现,以多维度高水平全优健康为目标的现代健康医学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注重慢病风险的预测和检测,因为只有精准、高效的疾病风险预测和检测,才能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这是降低慢病发病率的最重要途径。

例如,癌症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图6.1),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6 人被确诊患癌、5人死于癌症[1]

国际上公认,在尽可能早的阶段检测出体内癌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长期存活率。WHO 提出,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中1/3 可治愈、1/3 可预防、1/3 可提高预后[2]。对于某些癌症,在癌前阶段可实现近100%的预防,对于早期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可实现85%以上的治愈率,但遗憾的是,多数癌症患者都是在病情发展的中后期才被确诊。中国超过80%的癌症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这一部分人仅30%能够活过5年。改变这一现状的最重要途径是早预防、早检测筛查和早干预。

再如,全世界约有9 亿人的年龄在60 岁及以上。再过35年,该年龄段的人数在发达国家中将增加65%,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将增加185%,而在贫穷国家中将猛增239%。国际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公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年报告》称,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成倍增长。到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从目前的4700 万人增至1.32 亿人(图6.2)[3]

图6.1 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现状

图6.2 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在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中的增长预测

2017年7 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利文斯顿等人在《柳叶刀》期刊上发表了他们建立的一个老年痴呆症风险模型,预估全世界约有35%的痴呆症患者与9种能够人为改变的风险因素有关。如果及早改变或避免这9 种因素,就能大幅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这9 种风险因素分别是:缺失儿童期教育,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足够的运动,老年性听力丧失,抑郁,进入老年期后不能保持社交健康[4]

如果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风险因素,可帮助大脑更好地承受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各种神经退行性损伤,长期稳定保持大脑的正常记忆、思维、认知等重要功能。但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教育缺失、中年期出现肥胖和高血压、老年期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再加上长时间静坐,不进行适量运动,这9 种风险因素会使大脑的思维、认知和记忆功能严重受损。

现代健康医学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包括老年痴呆症在内的各种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鉴定和分析不同个体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慢病风险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能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药物和手段,但如果从幼年就开始注意和主动规避上述9 个关键风险因素,全球1/3 的老年痴呆症都有可能得到预防或延迟发病[4]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主编威廉·C·罗伯茨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唯一风险因素是胆固醇,尤其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因为它是把胆固醇运送到动脉中的载体。在对数千个因意外事故死亡的美国年轻人进行尸检之后发现,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与动脉里的粥样斑块数量密切相关。想要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需要大量减少以下三种食物的摄入:反式脂肪(主要来自加工食品、肉制品和奶制品);饱和脂肪(主要来自动物制品和垃圾食品);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源性食品,尤其是鸡蛋)。值得注意的是,坏胆固醇的三大助推器皆源于食用动物制品和加工的垃圾食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保持传统饮食的人,即主要摄入植物性食物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心脏疾病。

2017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梅赛德斯·索托斯·普列托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通过摄入更多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坚果,以及大幅减少含糖饮料、加工肉和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食用量,逐渐改善饮食质量,会大大降低早亡风险。他们的研究数据首次证明,改变饮食的构成,长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可大幅降低未来十几年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6]

美国的“护理师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长达12年,研究参与者多达74 000 人,他们每两年上报一次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每四年上报一次饮食构成。哈佛大学的普列托等人使用这两项12年研究产生的大数据,对研究参与者在1986~1998年期间的饮食构成变化,与他们在其后12年的死亡风险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评估[6]

普列托等人对研究参试者的饮食质量评估包括三种不同的评分方法:①DASH 饮食(得舒饮食)评分;②2010 替代地中海饮食评分;③2010 替代健康饮食指数。不同类型的食物/营养在不同的评分方法中会得到一定分值:分值低的食物较不健康,分值高的食物更为健康。

这三种计分方法的分析结果都表明,如果在12年间饮食质量得以提高,在接下来的12年间死亡风险会明显下降。水果、蔬菜、鱼类和全谷物以及ω-3 脂肪酸可大幅提高饮食质量,将红肉或加工肉换成坚果或豆类也可有效改善饮食质量。饮食质量评分每增加20 个百分点,可令死亡风险降低8%~17%,而饮食质量评分的下降,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 ~12%。

普列托等人发现,研究参试者在上述三种饮食模式中只要有一种得分较高,全因死亡率在其后12年会降低9%~14%。随着不健康饮食的逐渐改善和饮食质量得分的大幅增高,参试者的死亡风险也相应显著降低[6]

世界卫生组织对肉类食品的分类如下。①加工肉制品:经过熏制、风干、腌制、发酵等步骤处理过的肉类,包括香肠、火腿、热狗、牛肉干、各种肉类罐头食品等;②红肉: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如猪肉、牛肉和羊肉;③白肉:鱼和家禽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埃特马迪等人,2017年5 月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长达16年的饮食和健康相关性的大规模研究,共包括53.6 万名50~71 岁的中老年人[7]。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较多牛肉、猪肉和羊肉等红肉,以及香肠、肉类罐头、火腿等加工肉类的人,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多种癌症、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呼吸和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肝病的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每天食用134g 以上红肉的人,死亡风险增加26%。他们还发现,食用白肉较多比食用白肉较少的人,死亡风险上升了25%。

对于人类而言,肉类食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和蛋白来源。但是肉类食品(包括加工肉制品)中含有的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红肉和肝脏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成分,有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血红素铁的摄入量较高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饮用水和加工肉类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也与各种癌症风险的增加有关,这正是2015年世卫组织将红肉和加工肉列入“致癌名单”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1995年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退休人员协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和底特律市区以及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对350 万名AARP 成员(年龄在50~71 岁之间),开展了关于人口/人体/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和饮食的问卷调查。埃特马迪等人基于此项大规模调查的数据(数据截止到2011年),对其中的220 464 名女性和316 505 名男性(总计536 969)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希望找到究竟摄入多少加工肉和红肉,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以及在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重要问题的答案。他们使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DHQ 表(饮食史分析表),借助营养密度评估法调整热量摄入值,对上述参与者的124 项饮食组成和数量进行了分析。在将调查数据与美国社会保障局死亡档案信息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库结合后,埃特马迪等人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全因死亡率的确有明显提高[7]

在前面提到的9 类疾病中,除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之外,全因死亡率都因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了26%,其中慢性肝脏疾病死亡风险的提高最为明显(风险比2.30,CI:1.78~2.99);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白肉摄取量最高的人群中,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风险比0.75,CI:0.74~0.77)。

除了全因死亡率,与大量食用红肉/加工肉相关的死亡率也显著增加,包括总死亡人数的50.1%、心血管疾病死亡的72.0%、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55.8%和癌症死亡人数的37.0%,都与加工红肉的大量食用造成摄入较多的硝酸盐有关。加工红肉也会造成血红素铁的摄入量增加,但对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20.9%~24.1%)。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医学聚焦的生活方式的分析,可预测慢病风险甚至死亡风险,而疾病风险的预测和预防干预,对有效减缓甚至预防慢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现代健康医学也绝不是仅仅进行生活方式方面的分析和风险预测,还同时使用各种现代生物医学最前沿的技术,包括分子、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多层面的检测手段,从而达到全面、系统、精准的疾病风险预测/检测。